琴軒搖著頭道“兩千多年,氣體壓縮……古人太不可思議了。”
公孫治道“這也說明咱們沒來錯地方,先下山去民宅看看。”
他們的位置在半山腰上,離地至少二十米。四處無路,兩邊和下方都是光滑的山岩,只能用繩子下山。
秦昭雲十分熟練地綁好繩索,一個一個地下山。他們身手不凡,幾乎全程滑落。不過五分鐘,他們到了山腳下。
面前是一片竹林,幾丈高的竹子生長密集,而且羅盤仍然處於失靈狀態,入林後也看不見月亮,想要透過竹林反倒很艱難。
他們走了一個多小時,發現了一條人工修砌的石板路。
這是一條用不同形狀的山岩拼接而成的道路,底下不知道埋了什麼,路面上沒有一棵雜草。
路的兩邊哪一邊通向民宅,他們現在無法辨別,只能憑感覺選擇了左手邊。
走了沒多久,眾人聽到了水聲,沒一會兒看見一條河流,寬約丈許。河面上有一座竹子搭的廊橋,寬約五米,眾人一齊上橋沒有感覺到絲毫晃動,也沒有聽到受到重力擠壓的響聲,橋造的是相當穩固。
河對岸依然是一片竹林,石路穿入其中。他們走了五分鐘,竹林到了盡頭。
眼前出現一片空地,左邊不遠處有一個很大的竹棚,棚下整齊的放著十幾排矮桌。
右邊是一間二層的竹屋,通向二樓的樓梯在竹屋的左側。二樓兩邊都有外露的陽臺,目測每層有一百二十平米左右。
眾人先來到竹棚下,這才發現十幾排矮桌並非現代款式,而是古代的書案,看高度應該是跪坐或坐在地上使用的。
離石路遠的一邊,首排的中間位置單獨放著一張書案。後面有一道布面的屏風,上面有一幅字“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字型為隸書,並且是繁體字。
這一切表明竹棚是一間露天教室,書案一排四個,共有十二排,規模還不小。
可如今這裡蒙著一層塵土,竹編的地席被蟲子啃得百孔千瘡,棚頂有兩個明顯大洞,說明教室已被廢棄很久。
沒發現值得注意的地方,眾人來到竹屋。
門沒有鎖,一拉就開。
屋內整齊地擺放著四十九張書案,牆邊立著六個書架,架上卻沒有書。
室內的灰塵很重,看來也是一個廢棄很久的場所。
一樓看不出疑點,眾人上了二樓。
二樓有兩個房間,一間上了鎖。但從門隙間看去,裡面是書架,上面沒有書,擺放的是用布包著的一捆一捆的東西。
另一間是臥室,想來是老師或者管理人的居所。
此時已入深夜,眾人無心探尋,決定先睡覺,天亮再說。
幾人合計一番,琴軒在臥室睡覺。其他人到一樓用書案拼成床睡覺,由李二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