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12章 自知之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章 自知之明 (2 / 2)

身邊侍候那僕婢先是應下來,又道:“都這會兒了,大太太又忙了一整日,想是已經睡下了,莫如奴婢直接去問大太太房裡的珍珠,要了那幾味藥送去給嬤嬤,把老太太的話轉告嬤嬤如何?”

得了允可,這僕婢便當真走了兩趟,只是對劉氏,話卻說得更加婉轉了:“老太太說了,羅拐腳並不擅長給嬰幼看診,正好上回馬老五的小子發熱,用了這張方子的藥極快轉好,嬤嬤與其等著,不如先試一試,真要還不見效,再用羅拐腳的方子。”

劉氏摸著小孫兒滾燙的額頭,又見他哭得像沒奶吃的小貓一樣,聲氣兒都弱下來,想著羅拐腳一慣脾氣就臭,晚上出診總是拖拉,鎮子又還隔著些距離,就怕把孫兒的病情給耽誤了,連忙接了方子和藥材,喊兒媳婦生火煎湯。

僕婢又問:“老太太還問,大姑娘那頭的事兒……”

劉氏嘆道:“別提了,大姑娘在外頭兩年,被人教得更比從前奸滑,任我如何挑釁,她總也不惱。”

想起春歸陰森森說的那話,轉頭她孫兒就當真鬧起病來,劉氏心中直發毛,就想把這邪乎事稟知給主母,偏到嘴邊兒,又生猶豫。

別看老太太往常也愛求神拜佛,打心裡卻不愛聽這些鬼魅事兒,更不說要告訴大姑娘有這神通詛咒即靈,根本就是戳老太太的心窩,再說這話若一傳開,族人還不都信了宗家真對滄大老爺一房不住,更不利於宗家的聲名。

於是她也就瞞了不說,但自己免不得胡亂猜測,畏懼李氏亡魂當真顯靈不放過她,打一陣擺子,又自我安慰:世上哪有這麼多鬼神有知,真要這樣,滄大老爺的魂兒還能眼睜睜看著宗家盤算他的產業,逼得遺孀遺孤走投無路?定是那大姑娘用了什麼手段嚇唬人罷了。

可又細細一想——大姑娘昨兒才回宗家,身邊一個幫手沒有,哪裡可能害得小孫兒鬧病?要說預先知道了訊息……兒媳說心急火燎來尋我,壓根就沒遇著大姑娘,只是向兩個婆子打聽自己在哪兒,那兩個婆子也沒往靈堂去,大姑娘不可能先聽說這事故用來唬我。

劉氏左思右想,心裡越發沒底兒,好在是折騰一番後,孫兒的病情有了好轉,她方才鬆了口氣,又聽聞沈夫人從城裡遣了人遞信兒,說兩日後就請媒人與她一同過來換庚帖議婚事,劉氏又盤算著該不該在沈夫人面前說這件事,往大姑娘頭上栽個邪術詛咒的惡名兒,這樣一來,哪家不怕?必是不肯再結這門親事。

可她倒也謹慎,想到大姑娘一貫能言善辯,反咬一口說她毀謗,她也拿不出證據來,沈夫人若信了大姑娘的話,豈不疑心宗家別有所圖,反而誤事。

再者大姑娘好歹也姓顧,若沈夫人當真信了顧家姑娘會使邪術,對自家姑娘的名聲也有損傷,豈不是為了打老鼠砸損玉瓶,真真得不償失。

又趕忙打消了這個念頭,裝作什麼也沒發生,待沈夫人再度登門這日,只佇在一旁看老太太和大太太如何行計。

沈夫人這回登門,也是下了決心要把婚事落定,要說來這六禮告成不能倉促,怎麼也要耗個一年半載,不過既然春歸是要趕在熱孝期出閣,事急從權,各項儀式簡化也符合俗情。

她落座後,沒見春歸到場,原本也不覺詫異,莫說李氏的喪儀還在進行,春歸這孝女脫不開身,就算不講這因由,議親時閨閣女子也不好在場。

只沈夫人瞅著立在顧大太太身邊那女子,穿了身素衣素裙卻顯然抹了胭脂充作好氣色,時而低眉順眼時而又衝她笑得殷勤,扭捏作態得不像樣,她心裡就由不得犯嘀咕。

老太太看沈夫人顯然關注著她的小孫女,頓覺心花怒放,便道:“這是我長子的幼女,閨名喚淑貞,說來比春丫頭大不了一歲,卻要懂事知禮許多,自及笄後,媒人就險些踩損了我家門檻,只我就她一個孫女兒了,且又溫婉端莊,她的婚事,我自當挑剔些。”

沈夫人到底也在貴婦群裡混跡多年,哪還聽不懂老太太如此明顯的話外音?便道:“老太太看親孫女兒,自然哪兒哪兒都勝旁人一籌。”

這下別說老太太的笑臉一僵,大太太也呆怔當場,偏淑貞姑娘還羞羞怯怯的表現:“祖母這樣誇貞兒,貞兒當真無地自容。”

沈夫人莞爾:“這點子不錯,至少還有自知之明。”便衝郭氏一個眼神,接過她遞來的荷包,往淑貞姑娘手裡一塞:“沒想著要見姑娘,未曾備禮,幾個銀裸子,權當玩意吧。”

便沒再多搭理,又瞅著顧老太太:“貴宅多事務,怎好還纏著敘閒話,正該言歸正題,等將來得了空,再和晚輩們正式一見吧。”

沈夫人如此直率,顧家這張張老臉嫩臉都一齊掃地了,偏顧長榮還一再強調,若是計劃不成,不能固執,榮國公府那頭是鐵定落空了,能和趙知州聯姻是唯一的保障,於是宗家女眷們儘管不甘,也只能忍氣吞聲從著沈夫人的意思定了趙大公子和春歸的姻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