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115章 下令刑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5章 下令刑訊 (2 / 2)

聽趙州尊這一聲令下,不僅胡端、劉八等人神色大變,就連吳老孃都驚骸得從椅子裡跳了起身,睜大眼直盯著一側,當果然見到以為已經遭遇不測的孫兒竟然毫髮無損時,吳老孃又驚又喜忍不住涕淚淋漓,她顛著腿腳顫著手臂,通紅了眼睛迎向前,摸了措孫兒的面頰,就一把將雲康摟進了懷裡,也不顧這還是在公堂之上,就是一番痛哭失聲。

“康哥兒,我的康哥兒,你當真得救無事了?真是神靈祖宗保佑,你平安就好,還活著就好!”

“祖母,孫兒能夠平安,祖母應當知道極其不易,且孫兒這回能保平安,不定下回還能逃過叔父的毒手!”

短短的不足一年的時間,吳小郎卻幾乎遭遇家破人亡的劫禍,雖然仍處稚拙的年齡,但因為劫禍卻變得更加沉穩和堅韌,他沒有因為祖母的痛哭就心軟,而是不留餘地的當眾指證嫡親叔父對他包藏禍心。

但吳小郎根本不曾落水,更不該知悉叔嬸之間的謀劃,他這套說辭,也是經過了蘭庭的授意。

雖說春歸併沒將渠出窺探所知如實相述,但蘭庭一直對吳二貴心懷防範,安排了人手在他左右盯梢,發覺吳二貴跟蹤吳小郎且幾回往陽城河踩點時,蘭庭已然篤定他正計劃斬草除根殺人滅口。蘭庭雖說可以欲擒故縱,設下陷井趁吳二貴動手之時把他抓個人贓並獲,可卻問得吳小郎並不熟諳水性,要是以吳小郎為餌尚存一定的風險,吳小郎若是有個萬一,就算吳二貴罪有應得蔣氏冤屈得雪,但蔣氏經歷喪夫喪子也沒有了活下去的支柱,這決非蘭庭樂見。

他不能冒此風險罔顧性命,所以才會選擇先一步造成吳小郎“失足落水”的意外事故,卻是將他隱藏起來,在堂審時才讓出現,好打胡端一個措手不及。

“人證吳雲康,本官問案,你可保證如實應答。”趙州尊輕輕一擊驚堂木,阻斷了吳老孃和孫兒骨肉/團圓的哭訴。

“是,小民吳雲康保證如實應答。”雖說個頭甚至還要比吳老孃矮上一些,且說話時的嗓音聽來也不無稚氣,但吳小郎仍然努力的讓自己在公堂上的表現看上去更加沉著冷靜,他記得蘭庭和尹先生,甚至華叔父的教導,他若是表現得稚拙孱弱,那麼供辭就會被當作稚子之言不予採證,他就沒有辦法為父親慘死追責真兇,也不能從死獄裡救出他的母親,從父親慘死的那一天起,他已經不能再是一個稚子,他必須要成為母親和妹妹的依靠,要成為繼父親之後的頂樑柱當家人。

所以就算是悲憤,就算是緊張,就算還有那麼一些畏懼,他也必須挺直脊樑加以掩飾,不能讓胡通判這贓官看出他的弱點來!

“案發當日,你可還記得你父吳大貴及你祖母吳嫗,是在何處吃的晚飯?”

聽這一問,吳小郎幾乎不曾猶豫:“小民記得清清楚楚,祖母、父親那日是和阿孃、小民及阿妹,一家五口在自己家中用的晚飯。”

“那你可還記得當晚的吃食?”

“別的都記不大清楚了,唯有一道紅燜魚,那是小民的阿爹最後一次從陽城河中釣回,小民的阿孃最後一次親手烹製,小民和妹妹在那日之後,想到再也吃不到阿爹親手釣回的魚,都忍不住抱頭痛哭,為了安慰妹妹,小民這才常常去陽城河捉魚,是因小民還沒學會垂釣……起初也捉不到魚蝦,後來有好心的伯叔鄰里教會了小民怎麼下網,小民才總算有所收穫,可是小民不會烹製,只會胡亂煮出一鍋湯,妹妹想念母親在家的時候,每當阿爹釣回大魚就用來紅燜,小魚用來油煎……妹妹與小民幾乎是一邊吃飯一邊思念父母,所以就算過去許久,也不曾忘最後一日一家人團聚的晚飯,爹爹親手釣回的魚,阿孃用紅燜的方法烹煮。”

雖然努力提醒自己要沉著冷靜了,可回憶那場劫難降臨之前一家人最後的晚餐,吳小郎的眼睛裡仍然忍不住充滿了淚光。

也引起旁觀者一陣唏噓。

雖然說蔣氏和吳小郎母子兩的供辭並非完全一致,蔣氏聲稱已經記不清楚當晚的吃食,但因為事隔已久,再說還經歷了這多劫難,蔣氏的“記不清”是合情合理,而吳小郎一番動情的供述,讓他的“唯一記得”也是合情合理。

甚至有那些熱血的儒生紛紛聲援:“我等更加相信吳小郎的供述,相信死者吳大貴在案發當晚根本便沒離開過自家,其妻蔣氏也根本不可能與外男通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