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126章 寬籍與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6章 寬籍與否 (2 / 2)

可申氏卻對自己治家的本事極為自信,涉及正妻紅杏出牆的醜聞,除了少數幾個知情者,她不信醜聞已經敗露,更不可能被趙州尊察實偃青的去向和安危。

然而莫問卻能一語測斷,直言金家的明知兒子行蹤,話說得如此篤定,若非真有神通卜算準確,何至於此?

申氏心中意念大動,根本便不關注丁氏在聽聞莫問道長的測斷後是否明白那暗隱的意味,她趕忙起身向莫問施禮,極其誠肅地懇求卜算李濟的前程安危。

當得到一句“劫難正迫眉睫”的斷辭,申氏幾乎是搖搖欲墜。

原來就在昨日春歸邀請丁氏聚談時,蘭庭也主動去見李濟,“轉達”了趙州尊的意思,那就是根本不會將李濟納入羽翼,對於前程興旺毫無擔保,似乎也根本就不在意李濟手中那些關於施良行的把柄。這自然讓李濟恐慌無措,更加擔憂趙江城已經有了挫敗施黨的勝算,論來他並不算施良行的心腹,只是因為長官、屬職這層關係成為天然的陣營,當然他若再廢心鑽營些年,也許能夠成為施良行的心腹進而飛黃騰達。

不過前提是施良行不能在此時就敗下陣來!

李濟真切感覺到了危機,他不知袁閣老能否力保施良行,但能夠肯定的是施良行為了自保脫罪會尋替罪羊,有誰比既非心腹又確然落下實惠,分取了贓款的自己更加合適?

這就是李濟為何急著見風使舵的原因,但他萬萬想不到趙江城竟然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矢口拒絕了將他納為黨從藉機擴充人勢,李濟這下子就真的成了雙方都能捨棄的棋子,很有可能比施良行還要罪重。

申氏和李濟心心相印,自然是榮辱共擔,且她的父兄又都是李濟的謀主,眼下的險情申氏一清二楚,當聽大凶的斷辭,又怎能不膽顫心驚。

這下子乾脆膝跪施以大禮,更加誠心的懇求解厄之法。

“世間劫禍多因貪婪求全的妄想,也即解厄先需戒貪。”莫問全然是按春歸的授意簡單明瞭應對,之後便起身送客。

其實如申氏一般對鬼神佛道心存敬畏的人,自該懂得因果孽報的道理,否則那些作惡多端的人豈不是皆能透過禮敬神佛而不受懲治?莫問的告誡對於申氏而言自然沒有多麼醍醐灌頂的效果,只不過讓她徹底打消了心中那點子饒幸,回去後不僅自己對李濟多有規勸,也說服了父兄和她一齊建議。

——既然已經是和施良行同流合汙,還是打消換一株大樹繼續乘涼的盤算罷,李濟此時並非沒有退路,只要坦誠供述施良行諸多貪贓索賄的罪行,至少能夠爭取從寬,不被徹底貶斥永不復用,甚至淪為罪囚。

就算李濟今後的仕途必多艱難了,應當無望高官厚祿,但至少不會牽連宗族以及子女,丁氏是實權之家,李門宗族看在李濟還有這樣一門有力的姻親份上,族老也不會因為李濟仕途受挫就捨棄厭絕,無論是大丁氏所出的嫡長子,還是申氏所出的兩個庶子,只要好學上進取得功名,宗族仍然會扶持栽培,像他們這樣的世家,積累多代的人脈對於子侄而言自然是極大的助力,李濟一系遠遠不到一蹶不振的境地。

諸如此類的取捨,其實丁氏比申氏更加心知肚明,同知已為五品,就算李濟不能再進一步,只要沒有因為施良行連坐而判流囚之罰,局面其實也不算太差,那麼這門聯姻就不會被丁家捨棄。只要姻親的情誼還在,丁氏的境遇也不會比如今更加惡劣,但她看得清楚,卻不願為了李濟多廢唇舌,橫豎這些利害關係自有申氏以及她的父兄為他打算。

而丁氏當然也能從莫問的測斷以及金媽媽的神色中回味,判斷出偃青“不知所蹤”的根源,她看著一臉蒼白幾乎不敢抬頭的僕婦,也只是輕輕笑出一聲:“媽媽得了道長的測斷,今後也能徹底安心了,我也總不枉你們一家老僕這些年來的忠懇效力。”

她被乳母摻扶著登上車去,再也沒看金媽媽一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