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269章 仗義執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9章 仗義執言 (2 / 2)

眼前的路,只有一條暫時屈居人下,她沒有一步登天的基礎。

什麼都不能做,不能造成任何變故,不能有損殿下的計劃,但是不是應當未雨綢繆也學顧氏為董明珠開脫辯護呢?

陶芳林又看了一眼張太后,緊緊抿起嘴唇。

不能,王太后的路子是走不通的,皇后娘娘也不能完全決斷殿下的婚事,只有張太后,只能透過張太后助力才能達成願望,但現在張太后對董明珠可是滿懷厭惡,如果為董明珠辯護必定會引生張太后的不滿厭棄,不能堵死這條唯一的途徑。

陶芳林稍稍鬆開指掌,決定繼續袖手旁觀。

沈皇后非常窩火!

她有些惱怒的瞪視著春歸,卻見這孤女竟然落落大方由她瞪視,很是堅決的姿態!

二妹靠不住,小妹眼睛也瞎了!真不知小妹是從哪裡找來這麼個狂妄無知愛出風頭的女子?!居然還特地遣人從汾州把書信遞送宮廷,對顧氏大加讚揚,說這孤女極其聰慧明理且對她言聽計從?還指望著顧氏能替太孫分憂,看今日這情形,但指望她不添亂罷了。

“皇后?”王太后往左邊看來一眼。

沈皇后只能深吸一口氣,冷冷看著露嫻:“你如實回答。”

春歸站著問話:“董姑娘讓你傳話給何人,又是什麼內容?”

露嫻不敢遲疑,只好按照授意應答:“董姑娘讓奴婢傳話給高公子,說是……說是請高公子到芙蓉榭一敘。”

沈皇后的臉色徹底變了樣。

在場眾人早前都親耳聽聞,無論太孫抑或高鵬的供述都一口咬定董明珠約見的人是太孫殿下,因為董明珠一心想攀龍附鳳,趁著今日王太后壽誕的時機想要對太孫表白情意,達到日後母儀天下的意圖,但關鍵人證,負責傳話的露嫻卻說董明珠約見的是高公子,和其餘人的

證供根本就對應不上,謊話這回算是徹底拆穿了。

春歸不再逼問露嫻,對皇后說道:“娘娘,結合各人證供尤其是六殿下的質詢,據妾身推斷,今日紆佩園內這起事故宋國公以及太子妃方為始作俑者,意圖乃是陷害董姑娘逼迫晉國公府妥協,無奈之下答應聯姻,這樣宋國公便有望自保。”

“哪裡來的賤婦,竟敢汙篾母妃!”太孫殿下大怒:“皇祖母,露嫻證供不實說不定就是謝昭儀及易氏母女的授意,這些亂臣賊子意圖就在置母妃及外祖父於死地,以便他們串通五皇叔六皇叔行奪儲謀逆之罪,皇祖母可千萬不要相信這起亂臣賊子的誣篾!”

“娘娘,涼亭背後的花籬,泥裡架上應當都留有踩踏足跡,請娘娘立即遣人察看,倘若能夠證實足印與太孫殿下及高公子相符,便能佐證妾身的推斷,娘娘細想,倘若不是殿下及高公子意圖偷襲毀辱董姑娘清白,而是應邀來見,緣何不走直徑,偏取僻道?正是因為殿下及高公子擔心驚動董姑娘不利於行事,方才意圖趁其不備先將董姑娘控制。”

王太后聽了這話,不待沈皇后示意,立即下令:“錦華去看!小顧你接著說。”

“因著宋國公府的意圖是促成自家與晉國公府聯姻,而並非讓董姑娘為太孫妃,所以打算造成的確鑿當然是董姑娘與高公子私定終身,而娘娘身邊的宮人檢貞就是他們安排的‘見證’,宮人露嫻也自然是重要人證,所以露嫻得到的授意是被董姑娘逼脅,傳話給高公子邀約私下相見,但紆佩園的北門有內臣盯守,高公子不能闖禁,所以只好請太孫殿下相助。

如果一切順利,當檢貞目睹高公子正和董姑娘行不德之事,稟報與娘娘,太孫殿下的供辭應當乃是僅只助高公子闖禁,他並未接近私會之處,因為董姑娘與高公子本是情投意合,奈何晉國公與易夫人卻貪圖權貴而棒打鴛鴦,太孫殿下十分同情高公子不能與董姑娘終成眷屬,所以願意相助。

沒想到事情從一開始便節外生枝,非但董姑娘察覺了陰謀,且五殿下與六殿下也隨後而至,親眼目睹了太孫殿下也在現場且聽聞了董姑娘的呼救,於是太孫殿下臨時改變了口供,因為原本設計的說無法解釋為何太孫殿下會在現場,且董姑娘也不可能當太孫殿下面前,對高公子表白情意。

因太孫殿下供訴時,高公子及檢貞均在現場,所以根據太孫殿下的供訴能夠臨時更改口供,不過露嫻卻因被兩位殿下阻止,不能及時趕來芙蓉榭,她根本不知後來究竟發生了什麼,太孫殿下以及高公子因為諸多人證在場,也沒有機會再與露嫻串供,所以露嫻的供辭才與太孫殿下之言不符。”

說完這番推斷,春歸又道:“太孫殿下汙毀董姑娘清白,雖犯過錯,但應是不敢違逆母命,情有可原。然名節於閨閣女子而言性命攸關,董姑娘無辜受辱,也只有娘娘能夠還其清白,主持公允安撫寬慰。”

這就是提醒皇后,雖然無法擇清太孫,但並不是沒有辦法請求寬恕,反而一錯再錯把事情鬧得不可收拾的地步,造成此事引發朝野爭議……必定兩敗俱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