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歸是蘭庭的妻子,不應是他的身邊人,但為什麼自己竟然認定比蘭庭更加深知她?
“殿下。”周王忽聞女子的聲嗓。
他像受到驚嚇一般扭頭去看,一刻間幾乎以為自己就這麼坐著又陷入夢境了。
來人當然不是她。
陶芳林接過婢女手中的提盒,款款步入孤亭,提盒裡放著幾碟小菜,看上去倒還色味俱全,不過周王並不是沒嘗過陶才人的手藝,多少幾分興趣索然,又聽她柔媚得著實有些刻意的聲嗓:“聽說殿下獨自飲酒,妾身便去廚房備了幾味佐酒的菜。”果然又是陶才人出品,周王懶洋洋地拿起筷子來嚐了一口,就又放下了筷子:“你有心了,不過今日宮宴上的菜餚本就豐富,現下著實是難以受用了。”
陶才人很苦悶。
她在宮宴時就小心留意著,明明周王就沒有進用多少餚饌,哪裡至於沒有食慾?
上一世她因鄙夷顧氏無非一介孤女,沈皇后手中棋子而已,根本不值得深交,故而沒鬧清顧氏除了一張臉面以外因何爭獲得周王的真情摯意,但她這一世既然已將顧氏取而代之,少不得效仿顧氏的“優長”。
陶才人自負自己的美貌雖不能說勝過顧氏,卻也嫵麗婉秀勝過芸芸眾生,至少要比周王妃柔媚多情,那麼只要能夠投周王所好,何愁不能真正把顧氏取而代之?
因著那一世總聽小姨母提起,陶芳林倒也知道春歸的幾件“優長”,女紅針鑿就罷了,這一技能針對討好的是女性親長,不大可能靠著女紅取悅丈夫,那麼無非就是廚藝、瓶供、香道、詩詞幾件,她自打慘死後而重生,也在此幾樣技能上下了功夫。
詩詞曲賦她本就有些基礎,精進不難。瓶供雖說在上一世只知道皮毛,重生後特意讓父親請了女師培教也算增廣了見識。香道本乃小姨母精通,她從小耳濡目染難道還比不上顧氏?尤其是在廚藝上廢了不少功夫,冒著可能導致讓纖纖玉手變得粗糙的風險,烹製出來的餚饌羹湯連聖慈太后品嚐後都讚不絕口。
但沒想到的是她自從如願以償成為周王才人之後,竟然不曾“首戰告捷”。
周王根本不願和她吟詩作賦,好些回她故意挑起話題周王竟都是置若罔聞;至於最有把握的香道也從來沒有引起周王的關注,一回是覺她屋子裡的薰香不同常俗,她剛想深入談論,周王就接了句‘比喬氏搗鼓出來的要略好些’……竟把她和喬氏那蠢貨相比?!她向周王請教瓶供之道,可也沒能投其所好,周王直接讓她去拜王妃為師……而周王素喜美食,但對她幾回送來的餚饌都只不過略略一嘗。
“妾身笨拙,應當烹製的菜餚不合殿下的胃口吧?”陶才人實在忍不住詢問。
周王嘆一聲氣:“我的這張嘴,看來是被逕勿給養刁了。”
陶才人:……
她知道的,趙蘭庭的確也擅長廚藝,一個大男人竟然把“君子遠皰廚”的道理知而不顧,可週王何至於被趙蘭庭養刁了嘴
?趙蘭庭什麼時候照管過周王的一日三餐了?陶芳林實在摁捺不住心裡的狐疑,越怕發生什麼,就越忍不住試探。
“妾身聽聞趙家大表嫂廚藝不俗,看來是該找機會向大表嫂請教一番了。”
周王終於給了自家才人一個正眼:“往前顧宜人待你還算親厚?”
陶芳林一陣心煩意亂。
她不想多心,但就是忍不住遐想,周王為何不稱“嫂夫人”,甚至不稱“大姨姐”,他私心裡根本不願將顧氏與趙蘭庭甚至董明珠關聯,偏偏稱作“顧宜人”,那是朝廷賜予顧氏的品階,無論是不是因為趙蘭庭受封,但在殿下看來那是他的皇父對顧氏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