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知宗。”
“那皇上可知他已經請辭了?”
“是,任往復摔斷腿的三日後,他就離開京城。”
鄭秀蹙著眉頭:“卜知宗會一手好二絃,投了我的喜好,就收了他當門客,任往復我卻從來看不入眼的,縱管他舊歲時也考中了亞元,時文策論應當不錯,不過沒有詩詞傳頌人口,這樣一心仕途指不定連東坡、太白都沒聽說的人,我一貫懶怠結交,卜知宗和他廝混一處了?”
弘復帝:……
“好歹任往復也是名列傳臚,
怎至於連蘇軾、李白都沒聽說過!”忽地又醒悟過來:“林英何故將李白名列蘇軾之後?!”
鄭秀連忙舉起雙手:“罷、罷,這爭執皇上與我是難達成和解了,歇止才好,咱們說回正題,皇上以為是我讓卜知宗私下和任往復相會?”
“難道不是?”
“這就冤了個大枉了。”鄭秀往後一靠,兩手一攤:“皇上若想安心,奪了我的爵位也不要緊,只是千萬手下留情不能抄家,如果一定要把我流放的話……我挑嶺南,嶺南不少地方也還山清水秀,只要手頭有錢,倒也能夠錦衣玉食。”
弘復帝哭笑不得。
但並沒有徹底打消疑心,著實鄭秀這回牽涉的是太孫東宮,縱管那門客卜知宗已然落網,但受訊時竟然毒發身亡,陶嘯深未能察明他究竟聽令於誰,但不庸質疑的是,確然是卜知宗告誡任往復提早抽身。
任往復畢竟是翰林院的職官,不能只因這些蛛絲馬跡就下令受廠衛刑訊,否則……廠衛職權又將擴大,這會引起朝堂的恐慌大不利於中興盛世。
鄭秀若然無辜,便是有人意圖栽陷魏國公,針對的就是秦王和皇八子。
弘復帝頓覺此事必須慎重。
他想成為一個好君主,也想成為一個好父親,還想成為好丈夫、好朋友……
他原本就是一個好人,他不忍心讓任何一個無辜的人遭受冤屈汙陷。
弘復帝看著無憂無慮的魏國公,實在不信罪行暴露之後,這人還可以如此的……放浪形骸。
但無論存在多少的疑惑,都不能阻止弘復帝堅定的決心。
他必須肅清太孫身邊的高氏殘黨,他希望這次痛下決心能夠把太孫引歸正途。
所以從弘復十一年的元宵過後,朝堂有如掀發驚濤駭浪,慈慶宮裡頓時草木皆兵,太孫秦裕無比焦灼,但他不能再找任往復商議,因為任往復說自己已經引起了皇上動疑,為了不連累他,任往復竟然狠心自殘,付出終生不良於行的代價!
但接下去該怎麼辦,該怎麼辦?
太孫殿下想起了任往復曾經舉薦的人——丹陽子。
(本章完)
首輔家的長孫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