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為何在意王妃對待春歸的態度呢?
周王自己都無法解釋這詭異的心情,面對蘭庭就更加難以啟齒
了。
“是我起初吊以輕心了,但逕勿明知今日會有險變,為何不在昨日便如實知會?”
“今日這場險變,太子妃是兇器惠妃方為主謀,內子昨日才奉入宮的詔命,我立時便與殿下相商豈不會落入惠妃的耳目,反而坐實了殿下與我確有串謀?唯有等到今日,湯回與郭內官本有來往,宮中閒談幾句原本不算蹊蹺,怎知殿下竟然會對特意提醒吊以輕心。”
周王實在無法辯駁,淌汗道:“罷罷罷,怪我都怪我,但這時可不是追究錯責的時候,內子與嫂夫人生死一線,逕勿還不快些隨我往慈慶宮救急。”
他重重一拉蘭庭,蘭庭卻仍然寸步不移。
“殿下冷靜些。”話雖如此,蘭庭自己也是深深吸一口氣:“高瓊滿門獲罪,太子妃憤恨之人其實乃殿下及我,王妃與內子是被太子妃當作誘餌,所以殿下及我如若自投羅網,非但不能救得王妃及內子平安,反而還會令事態更加惡化。”
“難不成你我就要袖手旁觀?”周王極其木訥。
蘭庭:……
終於是奮力擺脫了周王的“挾制”:“我正要求見皇上,若非殿下阻攔,此時怕是已進乾清門了。”
周王怔怔盯著蘭庭的背影,才舉起手掌往自己的天靈蓋上一拍,真是急糊塗了,這場險變當然是及時報知父皇才是上策,只要請求父皇出面,難不成太子妃及太孫還敢犯上作亂?
又說春歸,當得知周王妃“自投羅網”的噩耗,已經極其迅速的做出應對,她不待高氏的狂笑終止,便對那疑似沈皇后耳目的宮人大喝一聲:“倘若放縱太子妃傷及周王妃,便再難息事寧人,勢必累及太孫!”
高氏尚未回過神來,那宮人便搶先衝出偏殿,一邊狂奔一邊大呼:“太子妃犯了瘋症,非但殺害高姑娘,且欲對周王妃、顧宜人不利,宮衛何在,快些阻止太子妃行兇。”
太子妃是無法行兇的,因為她自己還被春歸牢牢控制在手。
董明珠身為周王妃,即便是求謁東宮,自也不會於門外等候,這時早已被內臣迎至了一處花廳,她也正自焦急。
因為未得周王叮囑,明珠完全沒有料到春歸會突遇險變,更沒想到蘭庭與春歸已經有了應對之策,她初聞春歸在內廷遭遇太孫攔截,且太子妃極有可能對春歸不利,壓根不曾細想內廷密事怎麼會如此及時的傳宣到了周王府,那時候她正和府裡的陶才人商量幾件家務,初聞險變,立時便要趕來慈慶宮,倒是陶才人勸了她一句“王妃謹防有詐”,不過明珠壓根沒把陶才人的勸阻聽進耳裡就是了。
在明珠看來,春歸今日之所以遭此險變,完全是因為太后娘娘壽誕之上仗義施助才被太子妃忌恨,她既多得春歸的施助才能倖免於難,又怎能袖手旁觀只圖自保?那和恩將仇報又有什麼差別?所以明珠根本不及細想便立時動身前往慈慶宮,她天真的以為自己畢竟是周王妃,是太子妃的妯娌太孫的叔母,太子妃總不至於公然行兇,於慈慶宮害她性命。
且就算會有風險,明珠也鐵了心的要和春歸生死與共。
她只但願自己不會來得太晚。
正焦急時,便見一個宮人一邊狂奔一邊呼喊著直接衝進了花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