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哪能聽不出惠妃的言下之意?
“原本呢,我也的確不願越俎代皰,不過江三娘雖非皇族宗女,惠妃你卻時常召她入宮,她這般目無宮規,可見在長樂宮中亦會以卑犯尊,我便聽小顧剛才說起,你長樂宮裡如喬婕妤及幾個美人,竟然都被江三娘呼來喝去,如此成何體統?”
“怎是以卑犯尊?姑母才是長樂宮的主位,喬氏那些賤婦自然應當聽從姑母驅使!”江寶完全忘記了“忍氣吞聲”,氣憤得小胸膛起伏不休,一臉“太后娘娘你不講理”的控訴。
王太后照舊不搭理笨丫頭:“惠妃你也是這樣以為的?因為你乃長樂宮主位,但凡長樂宮的妃嬪都供你姑侄二人任意驅使斥辱了?”
“娘娘明知是三娘稚拙之辭,又何用藉此質問妾身?”
“罷了,你既這樣說,我也懶得再管你安陸侯府的閨秀的好歹,不過惠妃聽好了,宮中法紀不能逾犯,你既不願約束親眷,日後你安陸侯府的親眷可再不能進見!”
“娘娘……”惠妃又驚又怒,如果她的親眷從此不能再入禁內,且為慈寧宮以太后
之名頒敕,就算將來諍兒登基可以廢除此條禁令,但仍不能杜絕物議安陸侯府曾經受此罪責。
但王太后的下馬威還不僅此而已:“且在我看來,惠妃如此慣縱侄女,更何況十哥兒?我會向皇上說明,為防十哥兒也被惠妃縱得如此跋扈無禮,該另擇賢良妃嬪負責教管十哥兒了。”
“娘娘,妾身知罪。”惠妃的冷汗遍佈脊樑,方才意識到現下她還沒能夠執掌六宮,弘復帝更加沒有龍馭歸天,如果王太后堅持要將她今日的言行捅去皇帝跟前,皇帝勢必不會違拗嫡母的決斷,她再是怎麼撒嬌,也保不住諍兒會認他人為母!
在此情形下,惠妃也只能“捨棄”侄女了,先是厲喝一聲“三娘跪下”,又再率先以額搶地:“妾身知罪,望娘娘念及妾身乃一心護庇本家侄女,以致神智昏亂,出言頂撞娘娘之罪妾身不敢求恕,只求娘娘念在諍哥兒還小,收回成命,勿讓妾身與諍哥兒骨肉相離。”
王太后其實也無意當真干涉十皇子的教養,要知如今天家已成手足闔牆之勢,只要十皇子離了長樂宮,便是讓敬妃教養,雖王太后信得過敬妃絕不至於加害龍嗣,但保不住萬選侍、莊嬪等等加害十皇子用以陷謗敬妃,十皇子當然還是養在長樂宮裡更加安全,至於德行……
橫豎十皇子如今還未開智,是個懵懂小兒,到十皇子開智知事時,這場儲位之爭應當已經塵埃落定了,屆時惠妃即便還活著,也休想染指皇子的教養。
於是便接受了惠妃的“悔悟”,但提點還是需要的:“長輩愛惜晚輩雖為倫常之情,但需防適度而切記不可寵縱無度,否則晚輩後生恃仗寵縱而為所欲為豈不荒唐?要說這世上至尊至貴便是天子君帝,可就算九五至尊不也一樣要依從仁禮法則,不能夠恣意妄為?一國之君還常有怫心之事呢,這世上又哪有人能夠使所有人都臣服膝下言聽計從的?江三娘不通事理有此想法也就罷了,若惠妃竟也有這樣的妄圖,可就太過荒唐了。”
寶姑娘瞠目結舌地盯著她家不可一世的姑母,被聖德太后教訓得一聲不敢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