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766章 最後一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66章 最後一面 (2 / 2)

“貴妃腹中胎兒,是因與秦王通姦有孕吧?秦王趁貴妃吸食烏香神智昏聵之際引誘庶母與之行大違人倫之惡劣行逕,並用此為把柄要脅鄭公助他奪位,又兼,暗助鄭公與永嘉公主通姦,鄭公若非是輔佐秦王,又能輔佐誰?”

他看著鄭秀的手腕顯然一顫,手中所執的一杯酒險些潑灑,蘭庭知道這回他才是真正的摧毀了鄭秀的意志。

“趙逕勿,你還真是一個合格的對手,鄭秀敗在你手中,還真是心服口服。”鄭秀卻很快穩住心神,一杯酒仰首飲盡,笑意竟然仍然未曾減褪。

他當然知道貴妃與秦王通姦之事蘭庭並不打算直接揭曝,而兩人這時的交談也不可能落於隔牆有耳,所以鄭秀還能夠泰然處之。

“我今日來見鄭公,無非是因鄭公曾經屢次手軟,並未對我實施毒手,另外我當然也極詫異,鄭公對我屢屢網開一面究竟是因何故?”鄭秀都不曾驚慌失措,蘭庭便更加安之若素了。

“因為惺惺相惜啊。”鄭秀又是一笑:“逕勿總不會當真認為秦王能夠威脅得了鄭某吧?”

“但鄭公軟肋受控助紂為虐本是事實。”

“我根本不信靠今上之所謂仁德,當真能夠中興盛世治理這個早已腐敗混亂的天下海晏河清,皇上缺乏殺伐決斷,也並沒有哪位皇子足夠擔當此項重任,

秦姓社稷的出路在於君臣共治,如逕勿輔佐者秦詢,他看似賢明,卻根本不具備開國太祖能靠一人之力安治天下的能力!秦詢或許相比今上不至於優柔寡斷,但正因如此,當臣子之權威脅君王之令,一頂悖逆的帽子便足夠剷除臣公,那麼天下局勢又當週而迴圈,九州朝野永無寧日。”

說到這裡時,鄭秀的笑意終於收斂,頓時轉換為肅厲的氣態。

笑的人是蘭庭:“那麼在鄭公看來,如秦王般為謀權位不擇手段的亂臣賊子,反而才為聖主賢君了?”

這當真是荒唐滑稽。

不過蘭庭也終於明白了鄭秀是怎麼說服竇章這類從來不曾貪樁枉法的官員投誠,且死心踏地到了寧死不願供認主謀的地步,無非便是利用君臣共治才為順應大道這樣的說辭。

說起來自從太祖立國,便決意罷除宰相執政的制度,把治政天下的大權牢牢掌控於君王之手,這當然是為了鞏固君權,且太祖也的確做到了,不過文臣儒官當然會反對牴觸君王大權獨攬,更不說太祖、成祖之後,雖說建立了內閣,看似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然而內閣品職不高,在甚長一段時間甚至許可權還不如皇帝身邊的心腹太監,又的確宦官亂政,好些次都差點導致了亡國之憂。

像竇章這樣的儒臣,他們並不知道秦王的惡劣行逕,他們甚至以為鄭秀真正輔佐的人確為八皇子,讓他們動心的不是財利,是功名,是君臣共治的權望,像這樣的人往往會為了所謂的志向和抱負死而後已,暴露了自己,卻甘願力保鄭秀不被連根拔除。

看什麼人說什麼話,鄭秀的確擅長籠絡人心。

“趙逕勿,秦詢罹患狂躁之症,他嗜殺暴戾,一旦得位便會大開殺戒,他如合能獲人心向服?屆時文有軒翥堂,武有魏國府,只要你我傾力合作,大可行為廢君另立之事!只要君臣共治之製為我等奠定,方有望實現中興盛世海晏河清。”

“鄭公這是君臣共治?這與謀朝篡位何異!身為臣子卻膽敢行廢立之事,與唐後宋前手掌兵權者便能坐擁天下何異?五代十國僅歷百年,多少無辜百姓亡於戰亂,民不聊生路有凍骨,何談盛世泰平?更甚至於引夷族入侵,使漢人淪為亡奴!趙蘭庭絕非愚忠愚孝者,卻不能認同鄭公為圖私慾尚且粉飾逆骨的說辭。”

蘭庭冷冷看著鄭秀:“我輩眼中的事實是,鄭公黨徒為奪權位,不惜敵通夷寇,縱其對我百姓父老屢行燒殺劫掠之惡行,踩著無數冤魂與白骨,還敢稱什麼是為盛世泰平海晏河清?且在我看來,鄭公眼見罪行即將暴露時,可再不情願對在下手下留情,不也有你死我活的決意,鄭公此時又何必虛偽套話?”

鄭秀放聲大笑,搖頭又再搖頭:“中興盛世海晏河清,是我鄭秀的抱負,倘若無我,我可不願讓他人得益!不過趙逕勿你說得不錯,我的確不是以百姓為重,在我看來盛世從來都是強者的政績,而要實現盛世必須得犧牲部份弱者,這天下,何曾有哪條政令是為萬千臣民盡皆認同?黎民布衣,他們早已習慣了強權統治,只要有米入鍋,有衣禦寒,有房舍可擋風雨,他們便心滿意足了,他們又哪裡懂得什麼叫做盛世之治,海晏河清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