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的趙都御,既為太子近臣,同樣也是皇上替太子日後擇中的首輔人選,趙都御的諫言,太子終歸是還能聽得入耳的,不過殿下而今這樣的處境,不便交近朝臣,王妃又一直不擅交際,我呢,懷著身孕更加不便和顧夫人來往,前一段我還聽顧夫人提起過阿妹,說江南時與阿妹相談甚歡,所以請託阿妹多與顧夫人來往,又最好是藉著顧夫人的情面,能和晉國公府的易夫人及太子妃多多走動,日後待我方便了,也好藉著阿妹牽線搭橋和易夫人等交際,慢慢兒的打消太子對秦王府的猜忌吧。”
小姜氏原本就覺自己欠著堂姐的恩情,自然不會拒絕這點子請託,再則講甄家過去與太師府也並非毫無走動,她的婆母也提過而今更加得與太師府交好的話,所以小姜氏
這日便遞了帖子給春歸,說是從江南捎帶回來不少土儀,進一進微薄的心意。
小姜氏自是不會忙著給秦王府求情,但春歸當然也想到了她的來意。
只不過也不曾點破。
未久便至新歲,坊間已經不再受國喪限制,百姓商家可以張結綵幡,官宦府邸要警慎些,但飲宴卻也不再受到限制了,然而太師府還是一片靜肅,除祭祀祖宗外連家宴都未設,於是小姜氏也不能借著新春佳節的由頭來太師府道賀,只是待元宵節過後,才試著相請春歸去一趟佛寺祈福。
又想法子探聽得丁氏雖然和離大歸,竟然與春歸常有來往,小姜氏便也逐漸和丁氏走動起來。
轉眼又是一年三月,連太師府都已經解除了喪制的約束,小姜氏終於才有了設宴相邀春歸的機會,春歸吃了別人的東道,也自然要還以東道,兩人可算是熟絡起來。
一回易夫人相請春歸、舒娘子等人雅集,春歸便也邀了小姜氏同往。
這天易夫人悄悄地和春歸避開閒雜說話:“皇上的心疾越發嚴重了,也不知還能撐多久,近一段秦王日日守在乾清宮侍疾,我怎麼琢磨著,彷彿都像和舊歲時沽水逆案之前臨淄王間天便往乾清宮去是一樣的跡象,總之心裡不安,就怕在這節骨眼上再生風波。”
又遙遙把小姜氏看了一眼,易夫人聲音壓得更低:“甄家是不能夠和居心叵測者同流合汙的,只我看著,姜娘子頭腦卻不夠機智,她是姜才人的堂妹,城府卻不足姜才人三分,太易受姜才人唆使。”
春歸這時也沒什麼好相瞞易夫人的,附於耳邊一陣竊語。
易夫人頓時有如見了鬼的神色,直把春歸瞪了好一陣兒都說不出話來。
春歸頷首:“鄭貴妃就快臨盆了,我猜秦王也再摁捺不了多久,且看他如何計劃佈局吧。”
而這一天,顧父也終於安排好了汾陽的一應瑣碎,領著嗣子華彬及兩個義子返回京城,只他並沒有先知會蘭庭和春歸,所以是到次日才請女兒女婿去家敘見。
自此顧父便於京城安家,這訊息竟然也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