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好忽悠是吧?
劉彥麟徹底收起了忽悠的心思,此刻的他感覺到了自己在吳楚之面前的無力。
怎麼說?
別人對山鷹社內部的門門道道,是搞得一清二楚的。
不管他吳楚之是從哪裡得知的,至少在此刻,說明別人在資訊上並不是一無所知,反而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此時劉彥麟很難抉擇,接受吳楚之的贊助,山鷹社全社,包括科考和社會調查,每年的活動將再無經費之憂。
但是,登山隊呢?
再無可能打破前人的記錄,再無可能對那些尚未征服過的山峰發起挑戰。
劉彥麟沉默了,他很是不甘心。
失去衝頂高峰勇氣的山鷹社,還是山鷹社嗎?
吳楚之搖了搖頭,拍了拍劉彥麟的肩膀,“山鷹社登山隊成立的目的和初衷,到底是‘進行登山愛好者訓練交流’,還是‘挑戰一山更比一山高’?
劉師兄,各位師兄,你們回去仔細想想吧。都是成年人,要學會對自己,對其他人負責。”
言盡於此,說多了也沒用,聽得進去的,這二十來分鐘的交談也足夠了,聽不進去的,永遠也聽不進去。
你永遠不可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本就是一個非專業的民間社會團體,而且還是大學生群體,說得再直白點,你憑什麼拿著你父母辛苦供你上大學的機會,去不務正業的搏命?
出了意外,對得起誰?
而且在商言商,既然選擇了贊助,吳楚之就不可能放任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埋在身邊。
憑什麼企業全體員工用汗水和青春掙來的市場美譽度,拿給幾個毛頭小子去肆意妄為?
沒簽對等賠償條款,已經算吳楚之對得起同校一場了。
如果山鷹社就此放棄不切實際的攀登,改為進行安全可靠的業餘愛好,吳楚之也不介意參與其中。
登山,本就是一種樂趣。
只是山鷹社連續多年的冒險成功,讓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
紀錄是山鷹社創造的,每一代隊員都想超越紀錄;問題是每一代隊員不一定都比前一代的技術水平高。
送走了劉彥麟等人的吳思明回到寢室裡,坐在床邊發著呆。
吳楚之見狀,放下了手裡的檔案,從褲兜裡掏出煙,散了過去,“小明,在想什麼?”
吳思明熟練的接過煙,護著火點燃,深吸了一口,吐出煙霧後這才一臉不確定的開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