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一介紹完畢,所有人落座,這晚宴算是正式開始了。。。這晚宴吶就跟咱們平時走親戚過年一樣,這一桌子菜啊沒有一個人動筷子的,都在這喝酒。我看著桌子上的這些個魚啊,雞啊,肉啊。。。直流口水。這TM 要喝到什麼時候,大人不吃小孩子永遠不能動筷子,長輩說話。動筷吃,這時候才能吃,除了倒酒的丫鬟,也沒有別的女人在場。。。唉。。。我這個肚子喲。。。。剛才在那邊廚房根本就沒吃多少,,哎。
“這個,子揚啊。你敬一杯給薛侯爺,這咱們以後都是一家人了。你別坐著不說話,長大了,學著懂事一點,”老爺子對我說
到哪都是這個規矩,家裡長輩帶著孩子到別的親戚或者別的家裡做客,小輩的都要給長輩敬酒,這幾千年來的規矩,真是服了。。。。我TM 這叫一個餓啊,,我這餓著肚子跟別人喝酒能行嗎。。。。哎。。。算啦。。
“薛侯爺,子揚敬您一杯,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說完站起身,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對著薛侯爺說
“哎。。。子揚不必客氣。孩子懂事啦。我這寒兒交給你我也放心啦。。”說完薛侯爺一飲而盡。樂呵呵的說
“爹,我也敬您一杯,感謝您對孩兒的多年教育。您辛苦啦”倒上酒轉身對老爺子說
好,好。孩子懂事啊。。。眾人說
“好,這個,子揚啊。爹也說兩句,我跟這個薛侯爺也說了,這個日子呢到時候我們兩家定,以後這薛小姐到了我們王爺府你可要好生對人家薛小姐。爹也老啦。,以後啊,這個我和你娘全指望你啦。”說完拿著酒杯一飲而盡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爹爹,您就放心。孩兒定不會讓爹爹您失望”
我TM 都服了我自己,,,這TM 幾百年後的《弟子規》又被我脫口而出!~~~這《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學《弟子規》,一般的人聽到“弟子“,他會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是誰學的?小孩學的。其實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聖賢人的學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
這時候突然司天監徐大人站起身來說:老夫一生沉醉詩書天文,今日小王爺金口一開,句句是道。老夫自嘆不如,實在是慚愧慚愧,小王爺可否書筆寫下。明日我入朝載入書籍,這以後也好交給大唐子孫後代!~
是啊,好啊。。。小王爺真是才華橫溢啊
“哈哈,徐大人過獎了,子揚我也是從論語中改編。今日便脫口而出,還清諸位大人莫要笑話!”我起身對徐大人說
“小王爺,對論語還有深入研究實在是難得啊。微臣斗膽有一事相求不知小王爺可否答應?”
這說話的是高文,高大人,負責每年科考批改試卷,兼,長安城各家大小官員的老師。。
“高大人,言重了,子揚能做的定盡力而為。。”我說
“好,小王爺言語中,盡帶孝字。滿腹經綸,實不相瞞。這城中大小官員子女都在微臣哪裡受教,不知小王爺可否屈尊教他們。也好給他們做個榜樣!~”高大人說
好傢伙,,,這老傢伙是不是不敢得罪那些大官家的孩子啊,這爛攤子扔給我這不是成心為難我嗎?我這要是不答應,人家都臉貼屁股上了。我這不是折老爺子的臉面麼,說的好聽做個榜樣,這TM不是找死嗎?這大官家的兒女個個跟TM 土匪似的,教不好弄不好還要治我得罪呢?這怎麼能答應,。不行,。我要給他搪塞回去。。。
“高大人,子揚雖說對論語有所研究,但是知識尚是淺薄,有好多不懂得地方還要請教老師。子揚還不敢妄教他人,待子揚書讀四書五經,真正滿腹經綸的時候。就是您不提我也會提尺相教。雖不能戰場奮勇殺敵,但也可教育後方大唐百姓。”我說
真是難得,真是難得。。。眾人說
“這。。。”高大人迷茫的看著我
“好啦,高大人,我家子揚年幼,做出詩詞歌賦懂的孝義禮廉,也是正常不過啦,你就不要為難子揚啦。”老爺子說
“好吧,那我敬小王爺一杯,他日有文學可要千萬找老夫啊。。。”高大人說著舉起酒杯
“一言為定。”說完我一飲而盡
我這TM 餓啊。,,,,什麼時候開吃啊,,,,嗚嗚嗚嗚嗚!~~~~~~~我說老爺子,爹。。。您就說吃吧。。。。。你寶貝兒子快要餓扁了。。。。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