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以為夷齊衝是姓夷,名齊衝,但聽了夷齊尚這個名字後,才知道夷齊是個複姓。
“我仔細想了想小時候讀過的百家姓,又回想以前認識的人的姓氏,這個姓好像從沒有出現過,便隨口說道:‘夷齊這個尊姓,還是頭一次聽到。’
“孤竹公微微點點頭說:‘這個姓只存在於這首陽山上,出了這座山,再沒有第二個人姓這個姓。’
“我問:‘那尊姓源出哪個郡望?’
“孤竹公微微搖搖頭說:‘我這姓不以血脈相傳,並無什麼郡望。而是以玄緣相傳。且這姓只是虛姓。如今山中老幼,都以夷齊二字為姓,但各人都有他們各自的實姓,如衝兒實姓是李,老朽實姓為劉。我玄門之內,絕道統而不斷人倫,山中眾人可以夷齊二字自謂,也可以實姓自謂。’
“我問道:‘絕道統是什麼意思,不斷人倫又怎麼講。’
“孤竹公站起身來,揹著手走到洞首的石欄杆邊,看著遠處的群山,慢悠悠地說道:‘這可就說來話長了。’
“他說完轉過身來向洞正中的高臺上走去,邊走邊說了聲上茶。
“他走上高臺,回頭看了下我,說道:‘到上面來坐。’
“我順著右邊的臺階上了高臺。高臺上石頭寶座兩邊各有兩個石椅,石椅邊各有一個石頭的小茶几。
“我看孤竹公在寶座上坐了,便在坐在了右邊的石椅上。
“這時道童奉上茶來。
“孤竹公端起茶杯,說:‘先吃一口茶,今天要跟你好好說說話。’
“我也端起茶杯吃了一口。
“孤竹公用手捋了一下銀色長髯,開口說道:‘古時帝嚳治世,帝生五子,長子為摯,次子放勳,三子為棄,四子為契,五子臺璽。
“‘帝嚳崩,長子摯繼了帝位,號為帝摯。帝摯執政九年,與群臣不和,便禪位於放勳。放勳繼位,便是堯帝。
“‘摯去了帝位後,自己將自己流放於東夷之地,其後代湮沒於庶民之中。
“‘後來,堯帝禪位於重華,便是舜帝。
“‘舜帝時洪水氾濫,舜帝派遣大禹治水,大禹變堵為疏,治水成功,得到百姓擁戴,舜帝禪位於他。便是大禹王。
“‘大禹王年邁時,打算禪位於益,可當他崩後,他的兒子啟殺益而代之,立國為夏,從此,便斷絕了禪讓之制。
“‘夏立國四百多年,傳位到桀,桀荒淫無道,四方諸侯蜂擁而起,導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