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是因為有“紅旗軍”拉偏架,導致倭國徵夷大將軍的幕府軍跟天草時貞的教徒軍打得難分難解,蝦夷地的兵力不斷被抽調,力量薄弱。
此時黃漢沒有制定吞了倭國的計劃,準備讓他們再亂一兩年後去摘桃子。
其實倭國這片土地抵抗力強,資源貧瘠,價效比太低。
還不如先滅了鄭氏集團吞了大越國,把那片蘊藏著海量優質煤炭、鐵礦又能夠一年三熟優質稻米的沃土收入囊中。
還有那目前簡直是無人問津的澳洲大陸,那裡只有少量處於原始社會狀態下的土著,基本上沒有抵抗力,卻擁有海量礦藏,特別是“紅旗軍”體系大發展急需的優質鐵礦,想想都流口水。
時不待我,崇禎十三年總要解決掉一個大麻煩,至於先竊取大明萬里江山登基稱帝建立“大漢帝國”。
還是先把流寇剿滅,把李自成逮住千刀萬剮,黃漢真沒想好,他準備入住京城瞧瞧情況,然後順勢而為。
如此謹慎還是出於一個目的,儘可能避免同室操戈,殺流寇黃漢沒有任何顧慮,殺大明的忠臣和不肯投降的明軍將士們,黃漢還真下不去手。
雖然說“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但是漢人那些鮮活的生命可不是歷史書上的數字,最好能夠和平演變。
況且大明亡國,崇禎皇帝負有主要責任那是不假,但是他沒有做亡國之君,選擇了自殺殉國,氣節長存,這樣的皇帝縱然千百般罪過也足以原諒。
黃漢不想逼迫得太狠,免得崇禎又去上吊。
三月份,正在忙著培訓基層官員的黃漢接見了主動前來拜見的東林黨大佬錢謙益。
之所以姍姍來遲,主要原因是曾經構陷他的原大明首輔溫體仁在“漢王”系任職並且得到了重用,錢謙益多多少少心裡有些疙瘩。
後來他分別拜訪徐光啟、陳奇瑜、孫元化等等原東林黨員,跟他們面對面詳談,終於下定決心投靠“漢王”。
歷史上的錢謙益骨頭軟,剃頭做了漢奸其實是不得已,他後來一直在暗中支援反清,最後也落得個裡外不是人,被後人恥笑。
團結一切力量為我所用是既定方針,錢謙益名聲大,主動來投當然不能拒之門外,給予禮遇那是必須的。
政治家不能憑藉自己的好惡來處理事情,一切從大局出發,正確處理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
黃漢熱情邀請錢謙益參觀軍事學院,根本不避諱他,任由錢謙益在學院住下旁聽各科課程。
這位東林黨大佬雖然氣節有虧,但是學識、見識、氣度不凡,泛覽子、史、文籍和佛藏,乃是“江左三大家”之一。
也曾經身居高位,乃是擔任過大明禮部侍郎朝廷的大員。
要不然歷史上才貌雙絕的“河東君”也不會瞧上他,嫁給他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