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征服的蒙古部落越來越多,歸附的蒙古輕騎兵已經達到三萬餘,其中有一半人享受到衛所軍待遇,又有三千餘被選拔為正兵。
驅除韃虜卓有成效,有了蒙古人打頭陣,“紅旗軍”傷亡微不足道。
憨子、王志誠、桑羽等等率領士氣如虹的將士們再接再厲繼續往北,下一站劍指“北海”。
只可惜豪格部已經談紅色變,他們從北逃的外喀爾喀騎兵口中得知“紅旗軍”已經殺到“敖爾告”後不敢坐以待斃,再次開始了遷徙。
越往北氣候越惡劣眾所周知,這麼多人如何生活?唯有往西才有出路,建奴、韃子沒有第二選擇,只能往西而去。
他們攜家帶口驅趕著滿載家當、糧食的馬車和留著做種的牛羊跑得不快。
但是“紅旗軍”一邊搜尋、一邊打仗同樣推進得不迅速,由於豪格早出發了一個月,五月下旬憨子率領人馬到達“北海”地界之時,又沒找得著建奴。
“北海”地區太大了,搜尋接近半個月只發現了零星的蒙古部落,“紅旗軍”往西追逐了一個月後,在七月底開始緩緩南歸。
王志誠、桑羽、毛承祿、潘應勇等等七營人馬將要駐防“北海”、“敖爾告”這片廣袤區域。
他們的營伍做了結構性調整,減少了步兵,增加了一個千總騎兵,達到騎兵七步兵三的新編關外騎兵營標準。
以後平均一營兩千五百騎兵,一千一百餘腳踏車步兵的騎兵營至少要組建二十個留在關外,保持鐵騎數量足五萬。
再加上享受衛所軍待遇的蒙古輕騎兵,關外的騎兵總數要保持不低於十萬,有了這樣的實力,足以讓五千裡方圓內的敵人消弭於形成前。
明年春天在“北海”、“敖爾告”之間開始修建最少七座城堡,兩城之間相隔不超過三百里。
爭取花三年時間,官道連線的關外城池一直延伸到“北海”北端。
有條件的地區修通砂石路,條件不成熟地區也得修建簡易土路,漠南到長城範圍內的城池之間儘可能修建混凝土大馬路。
至於更加遙遠的北方,暫時不會考慮修築城堡,那裡的氣候條件太惡劣,土著少得很,只要沒有老毛子大舉移民,用不著長期駐軍,定期巡邏即可,那塊地皮丟不了。
總而言之,從“北海”北端到八千里之外的錦州港,某個城池遭遇攻擊,離這座城池最近的南、北兩座城池駐防的騎兵一天內、步兵花兩天時間,都要能夠趕到戰場。
這些城池配合小型城堡,利用固定式望遠鏡以點帶面形成防禦體系,白天用旗語,夜裡用打光秘密聯絡,把整個漠南、漠北大草原一分為二。
三年後,“北海”需要傳達的軍情白天進行旗語接力,夜裡燈光密碼傳遞,除非天氣原因這樣的不可抗拒因素,緊急軍情兩天時間必須送達京城送交兵部。
留守大草原的當然是以騎兵為主,而且超過一半騎兵來自於臣服的蒙古部落。
大草原上,各部落談漢色變,沒有歸順的都遷徙去了遙遠的西方、北方。
剩下的都是“紅旗軍”管理的部落。
每一個部落都有最具備戰鬥力的勇士三十人為“紅旗軍”服務,得到正兵待遇的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