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絕大多數是老實人,不肯也不屑於撒謊,聽到鄉音,見到家鄉人,問起家鄉事,一個個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因為故鄉山河還被流寇佔著,實在羞於啟齒啊!
還好張採、張溥及時出面打圓場,告知來自於中原的移民,他們的家鄉雖然依舊在被流寇禍害,但是流寇們離末日不遠了。
因為“漢王”在秋天就能夠完成平遼計劃率領數十萬“紅旗軍”入關收復中原。
“漢王”乃是戰神轉世,“紅旗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區區流寇何足道哉,他們蹦達不了幾天了。
一位耄耋老者應該是個原大明童生,他居然擦拭了一把眼淚吟誦道: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老朽不知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瞧見“漢王”收復中原坐擁江山,老朽先行大禮叩拜。”
說罷立刻跪下面對“虎穴城”方向三叩九拜,口中道:“‘漢王’萬歲!萬萬歲!”
頓時所有的老百姓都跪下了齊聲山呼:“‘漢王’萬歲!萬萬歲!”
移民、新“漢人”們的山呼毫不作偽,真是發自肺腑,清流們目瞪口呆,想要制止又怕被群情激奮的農民圍毆,只能默默地瞧著。
張採、張溥、錢謙益等等偷眼瞧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黃道周、劉宗周、範景文等等,還以為他們要挺身而出糾正這些大逆不道的行為,誰知這些清流也懂得識時務,居然選擇了沉默。
他們相視而笑,由此可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起到了效果,不著急,時間長著呢,不慢慢地把清流們的性子磨平了,哪裡對得起“漢王”的託付。
就這樣走一路看一路,聽了太多老百姓的歌功頌德,漸漸地清流們就適應了“漢江省”軍民官吏大逆不道的言論,聽在耳中也不覺得多麼刺耳了。
事實勝於雄辯,原本朝鮮的經濟水平就比大明差太多,又被建奴燒殺搶掠,可見生計有多麼艱難。
如今看來,“漢江省”升斗小民的生活條件不亞於京畿之地的永平府,“漢王”被萬民擁戴事出有因不得不服。
清流們遊覽了濟州府後乘坐遊輪返航之時莫名其妙加入了一支龐大的船隊,一打聽,原來錢謙益、張採居然準備安排他們前往大洋彼岸瞧一瞧、看一看。
清流們玩上癮了一個個樂不思蜀,根本沒有人反對,當然,即便出現反對之人也無可奈何,他們沒本事自己跳下大海游泳回大明。
況且出來的這兩個月或許是這些清流平生最快樂的時光,不僅僅飽覽海外風光,還天天喝酒吟詩作對,用不著擔心囊中羞澀。
範景文、劉宗周、黃道周等等悄悄地計算船隊的人數,最後得出結論恐怕接近十萬,驚愕莫名。
“漢王”居然強大如斯,二百餘艘戰船、商船、客船,十萬軍民,他這是準備幹什麼?
明末漢之魂
明末漢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