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深刺骨的溫體仁說話很直白,明確指出皇帝如果執迷不悟,眾臣也有應對的辦法,完全可以宣佈當今天子中道崩殂,屆時扶植太子或者某個皇子繼位。
那時再威逼年幼的新君禪位還有難度嗎?
溫體仁勸皇帝莫要再固執了,何必非得把紫禁城搞得血雨腥風?
這些大臣、勳貴不僅僅每天上午、下午雷打不動來找皇帝遊說,還輪番勸說太子朱慈烺。
溫體仁、張鳳翼、梁廷棟等等勸說皇帝還能夠保持該有的禮數,勸註定登不上皇位的末路太子就有些倚老賣老了,有些話說出來就是赤裸裸的威脅。
他們指出“漢王”仁慈,願意保全朱明皇室,願意給皇室成員榮華富貴。
但是誰能保證“漢王”系文官武將在久久得不到崇禎皇帝答應禪讓訊息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持克制!
朱慈烺本來就不是個硬骨頭,被連哄帶嚇頓時沒了主見。
他乾脆來到御書房覲見父皇跪求,明確表態,不求有朝一日當皇帝,只求這輩子平平安安做個富家翁就心滿意足了。
崇禎雖然剛強,但是也有柔軟的一面,他其實還是很在乎幾個兒子。
歷史上的他逼皇后殉國,流著淚親手殺了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斷了坤興公主的左臂,卻沒有下手殺幾個兒子,而是安排他們逃亡就可見一斑。
如今幾個兒子貌似都在“漢王”掌握之中,崇禎莫名的感到恐懼。
沒幾天他從鄭國昌口中得知黃河防線的六萬京營精銳已經被“漢王”整編,待到黃河冰凍之時將要和十幾萬“紅旗軍”一起南下收復中原。
最後的一絲希望破滅了,崇禎這才意識到大勢已去,內心裡已經開始動搖。
京城裡的齷蹉不會影響“紅旗軍”將士們的軍事行動,憨子和孫傳庭、陳奇瑜率領將士們跟已經運動到位的人馬匯合後沒有急著渡過黃河。
一是因為此時組織二十萬人馬渡河費時、費力不划算,還是等一個多月後黃河結冰發動總攻最理想。
二是“紅旗軍”要跟劉之綸、方正化的六萬京營精銳人馬混編,有一兩個月的磨合期才能夠如臂使指。
劉之綸和方正化沒有奉詔回京師足以表明了他們的態度,二人又得到了黃漢的親筆信。
黃漢在信中承諾,劉之綸願意當京官可以任選去哪個部擔任尚書,願意做地方官,兩京十三五省的布政使任選,願意帶兵可以進入總參謀部當總參謀長。
現在的大明已經不是兩京十三省,多出“漢江省”和“遼東省”,暫時是“兩京十五省”。
接下來拿下大越國、廣南國還會誕生出“安南省”,鞏固了長城北還會建立“北海省”。
解決流寇後,“紅旗軍”還得往西攻伐越過天山建立“天山省”、“西疆省”、“西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