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漢之魂> 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 (2 / 2)

這些人絕對不是貌合神離的烏合之眾,絕大多數能夠做得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上下擰成一股繩,跟大明朝堂上內鬥不已、黨同伐異截然不同。

有雄兵、有錢糧、有人才的“漢王”舉重若輕,原本貌似樹大根深的大明皇權只用了幾天就被徹底架空。

京城裡的老百姓除了覺得街面上的“紅旗軍”多了些,日子好過了一些,其他沒有太多感覺,但是原大明文武感覺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沒有任何事情議來議去久拖不決,甚至於用不著“漢王”批示,有成例的秘書處就會立刻給予答覆。

還有一個變化所有人喜聞樂見,那就是戶部再也用不著拆東牆補西牆,“漢王”貌似有花不完的錢糧,賑濟、發軍餉、發俸祿一天都不拖欠。

沒幾天,“漢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沒有先從整頓吏治下手,而是從嚴治理軍隊,裁汰冗員精兵簡政,原大明在編軍隊都將要跟“紅旗軍”混編。

但是要得到“紅旗軍”的待遇沒那麼簡單,年齡、身體素質、戰鬥技能缺一不可。

想要當上總旗官,或者保住總旗官以上級官職,唯有在體能、戰鬥技能達標的前提下透過文化考試。

崇禎十年後的內地明軍太爛了,不僅僅是紀律鬆弛,連身體素質都無法達標,這一次整頓將要裁汰八成以上,人數將要達到十幾萬。

如何安排這十幾萬被裁撤的明軍?他們雖然達不到“紅旗軍”標準,但是也接受過軍事訓練,如果走上嘯聚山林打家劫舍的道路,破壞力非同小可。

一刀切不適用,必須區別對待,願意種地、做工人且有家有口的最好安排。

一戶給五十畝旱地,每個月給五斗雜糧六百文錢吸納戶主參與鄉勇訓練,相信這些有幾年當兵經歷的青壯年只要好好幹,在鄉勇、團練武裝中很快能夠混上伍長、小旗官提高月錢。

對待不少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的,唯有采取裁而不汰的辦法,暫時按照衛所軍待遇發放月錢,有組織的參與大工程建設。

大明年久失修的官道、淤塞嚴重的河道何其多也?

黃漢手中有大量錢糧,要保持組建的建設兵團有挑河、修路活兒幹太簡單,制定預算、下撥軍餉、給出時限和驗收標準,保管人人有一年到頭忙不完的工作。

每年給建設兵團幾百轉為“紅旗軍”正兵的名額,就地提拔一部分積極分子,讓努力工作的基層兵丁有盼頭,管理好這些人不算太難。

有強大的財力做後盾,又有雄兵幾十萬武力震懾,精兵簡政搞得有聲有色,基本上沒有出現群體事件,和平過渡正在進行中。

進京半個月後,“漢王”頒旨,委任憨子為“剿寇大將軍”掛印出徵。

孫傳庭、陳奇瑜為前線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他倆協助憨子全權指揮入關已經開赴黃河防線的“紅旗軍”人馬十三萬和所有內地人馬。

他們的首要任務不是跨越黃河攻擊流寇,而是跟劉之倫、方正化指揮的六萬京營人馬混編,當然,如果有地方軍能夠透過考核也可以收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