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看了看其他人,依舊笑著道:“兄弟們,咱們都是老鄉,明人不說暗話,想一起去投降的給個準話,不想去的也不要緊,咱們不會用強,但是也別壞咱們的好事。”
另外幾個親兵認為耿大的話有道理,他們的主將被打死了,接下來肯定要有其他人來擔任千總,人家身邊肯定有自己人做親兵,他們以後怎麼辦?
幾個親兵開口道:“誰願意終日做賊?能夠投奔‘紅旗軍’再好不過,放心吧,晚上咱們一起爬過去!”
黃漢一開始就嚴格管理“紅旗軍”,每一個軍人都習慣了注意自身形象,十一年持之以恆的努力沒有白費,如今算得上是有口皆碑。
付出總會有回報,再這一次對陣流寇中收穫巨大,流寇們發現對手是“紅旗軍”後士氣一落千丈,進攻受挫後更加導致絕大多數人不肯拼命,接下來每天都有人主動投降。
何勇慶、孫應元、黃惠武等等將領原本還在謀劃著惡戰一場.
可是看到了這幾天的情況,詢問了一些主動投誠的流寇,他們判斷流寇只不過瞧上去人多勢眾,骨子裡其實爛得很,他們恐怕連潼關城下都摸不到。
何勇慶立刻把最新的情況分析利用旗語向黃河北岸通報,明確指出各路大軍的合圍速度很重要,因為流寇在潼關外吃癟後,大有可能放棄行動開始逃跑。
計劃跟不上變化,等待黃河結冰看來等不及了,憨子、孫傳庭、劉之倫等等立刻調整部署,選擇三個渡口即刻渡河。
大家都知道內地人馬沒多少騎兵,在無法完成奔襲和追擊的情況下,無法做到殲滅流寇的有生力量——老營馬隊。
運送騎兵渡河做不到一蹴而就,為了避免添油戰術引發不必要的傷亡,憨子命令渡河人馬就地待命,集結不到五千騎,不許擅自行動。
李自成沒有等來老丈人高迎祥取得勝利的好訊息,而是瞭解到西線的攻擊受挫,連死帶降,人馬已經摺了將近一萬。
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李自成不想在潼關東干耗,但是他在沒有接到高迎祥命令的情況下不敢大規模撤退,只得抽出一半人馬回防洛陽、滎陽、開封等等幾座大城。
與此同時,李自成寫信派遣心腹送交老丈人,指明圍攻潼關如果不能速戰速決應該選擇立刻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今年不能得償所願,大可以來年接著幹,萬萬不能一戰拼得傷筋動骨。
李自成當然不可能全部撤下如劉芳亮、郝搖旗、袁宗第、田見秀等等自己的嫡系人馬。
如果他這樣做了,“插翅虎”靳明虎、“革裡眼”賀一龍、“闖塌天”劉國能、“射塌天”李萬慶等等草莽哪裡肯聽他的。
因此“插翅虎”部也得到了分兵一小半回防的機會。
靳明虎、戚於國等等留下來等待時機擒拿或者斬殺李自成。
趙十三、張守中幾個將領率領一萬餘人馬回防,他們至少要入住洛陽、開封,以確保主力到來之時這兩座中原大城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