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徐明揚、楊大年、黃四方、鄭孝文、高有謀、張揚、桑羽、劉奮勇、房連棟、施大瑄等等文官武將一共十八人都分別擁有一、二、三等公爵。
“大漢帝國”爵位同樣可以世襲罔替,但是襲爵一次降三等,這就意味著完全靠祖蔭,三四代後基本上就沒了。
馬祥麟、孫傳庭、陳奇瑜、趙坤、李若璉、劉之倫、谷如山、沈明、顧奎、毛承祿、何勇慶、黃春生、尚可義、黃龍、沈憲宜等等三十六人位列侯爵。
獲得伯爵的有劉四海、王根生、黃農生、楊谷、裴大能、趙十三、靳明虎、顧吉祥、鄭學武、吳有性、李中梓、俞飛、彭懷義、李惟鸞、張鳳儀、李三娘子、秦蓉等等七十二人。
“大漢帝國”的爵位對應著待遇和榮譽,跟權力不掛鉤,權力跟職務相對應,沒有良田萬頃作為封地,而是按月發放真金白銀。
公爵、侯爵、伯爵都分三等,如憨子這樣的一等國公,除了他該得的職務月俸,每個月還能夠多出一千二百塊銀幣。
一等侯爵每個月拿六百塊銀幣,一等伯爵每個月三百塊、二等伯二百四十塊、三等伯的月俸是一百八十塊。
如信王這個級別每個月的俸祿就是兩千四百塊銀幣,相當於一年收入接近三萬兩白銀。
經過多次普調月錢,“大漢帝國”普通勞動者的平均月錢在一千五百文至三千文之間。
一位從九品主簿的年俸只不過六十塊銀幣外加十二石麥子本色,官居正一品的年俸是一千五百塊銀幣外加本色一百五十石精米。
一位三等伯爵至少可以獲得普通工人月錢的六七十倍,而且是終身制,算上職務俸祿應該還有不少,黃漢認為有了這樣的收入足夠了。
得以封爵者絕大多數有赫赫軍功,朝廷理應厚待,拿出真金白銀按月發放,最起碼能夠保障一部分不適應太平盛世,沒有得到實職或者實職級別實在太低的爵爺能夠過得富足。
上一次武威帝下旨冊封秦良玉蜀國公,秦良玉拒不接旨,根本沒露面。
這一次信王前來頒旨,秦良玉左右為難,又無計可施,在秦妡怡、張鳳儀、秦蓉等等女將簇擁下來到了擺開香案的原大明秦王府大廳。
見到了崇禎,秦良玉不由得老淚縱橫,她情緒激動一時間說不出話,撲通一聲跪倒,三叩九拜。
信王見此情此景靈機一動,權當做秦良玉跪下接旨處理,趕緊展開聖旨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等信王宣讀完了聖旨,秦良玉才緩過勁,愕然道:“陛下,臣不是跪謝新君,而是……”
身邊的張鳳儀大驚失色,連忙捂住婆婆的嘴在她耳邊道:“信王處境微妙,您萬萬不能口出悖逆之言給信王招禍。
您一直牽掛著信王,如今他還能夠來到西安,足以表明當今聖上胸懷寬廣能夠容人,‘大漢帝國’有這樣的明君幸甚至哉,您為何還要一意孤行?”
兒媳後面的話秦良玉嗤之以鼻,但是“給信王招禍”卻是深深地觸動了秦良玉,她只得含著淚預設了剛才的誤會。
信王見秦良玉不再說話擦了擦額頭滲出的汗珠。
“武威帝”登基四個多月,確實沒有限制他的自由,每個月都會發放高額俸祿,王府裡的妃嬪、太監的月錢也是給足。
沒有皇帝做,也就用不著操心國事,他這個信王的生活質量其實還好於在皇帝位之時。
但是他知道這一切都得建立在他沒有二心的基礎上,如果被“武威帝”猜測有反心,恐怕再想自由自在絕無可能。
前往陝西之時,信王其實有些忐忑,擔心在路上出事。
後來發現有方正化、王承恩隨行,心下稍安,一路上穿州過府,地方官禮數周到,信王這才相信“武威帝”這是真的準備任用自己做事。
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朱由檢走了幾千里路,飽覽沿途風景,只覺得樂而忘憂,不知不覺中他就開始迷戀人世間,希望能夠平平安安度過餘生。
去年他還在渴望忠臣良將出現力挽狂瀾,今年心態截然不同,生怕某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重臣主動來找他密謀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