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後來有人告狀,說淮南王英布造反。
劉邦又跑去問蕭何的看法。
當時吧,蕭何還真覺得英布應該不會反,而且,因為自身跟英布的關係真是很一般,所以,蕭何就大膽說了心裡話,認為那人是誣告……
結果呢,轉眼英布就反了,而且鬧得很兇,劉邦迫不得已御駕親征。
得,這下,蕭何就有些坐蠟了。
更為關鍵的是,蕭何發現,隨著異姓王被一個個幹掉之後,漢王劉邦那懷疑的目光就看向了各個侯爺。
然而,他蕭何,就是侯爺中的首位。
原本吧,蕭何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依然覺得自己深受聖恩,自得異常。
這天,蕭何在府中擺酒席慶賀,喜氣洋洋。
突然有一個名叫召平的門客,卻身著素衣白履,昂然進來弔喪。蕭何見狀大怒道:“你喝醉了嗎?竟然如此無禮……“
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東陵侯。
秦亡後隱居郭外家中種瓜,味極甘美,時人故號東陵瓜。
蕭何入關,聞知賢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計議,獲益匪淺。
今天,他見蕭何仍未領會他的意思,便說:“公勿喜樂,從此後患無窮矣!“
蕭何不解,問道:“我進位丞相,寵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謹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
召平說道:“主上南征北伐,親冒失石。而公安居都中,不與戰陣,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見淮陰侯韓信的下場嗎?“
蕭何一聽,恍然大悟,勐然驚出一身冷汗。
劉邦親自率兵征討英布之時。他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麼?“
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
劉邦聽後,總是默不作聲。
來使回報蕭何,蕭何亦未識漢帝何意。一日,蕭何偶爾問及門客,一門客說:“公不久要滿門抄斬了。“
蕭何大駭,忙問其故。
那門客接著說:“公位到百官之首,還有什麼職位可以再封給你呢?況且您一入關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在想盡方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現在皇上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藉助關中的民望有什麼不軌行動啊!試想,一旦您乘虛號召,閉關自守,豈非將皇上置於進不能戰,退無可歸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