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瘠之地,
碎石,荊棘。
還是碎石,荊棘。
無窮無盡的碎石,荊棘。
……
愛德均勻地調整著呼吸,爬山,是的,爬山,他知道自己在向山峰攀爬。
他明白自己要做什麼,那裡有什麼在等待著自己。
這和幾十年前不同,那一次,山下有幾十萬的人民在翹首以盼地焦急等待著自己帶回神的指示。
因為,這是毗斯迦山,終將是他的歸宿。
愛德拍了拍手上的灰塵,將膝蓋處磨破了的長袍理了理。裹在頭上的頭巾只遮蓋住了部分烈日,裸露在外的面部被烈日肆意蹂躪,就如自己的猶太子民在埃及承受的苦難一般,沉悶的空氣讓自己有一種窒息感。
這應該是自己第十二次爬上毗斯迦山頂,記憶如此清楚是因為那十二次的每一次,都重複了無數遍,記憶如刀刻般深深地印在腦海中。
這樣的記憶,最近在自己的腦海或者夢境中,不斷的出現!
但最後一次登頂的體驗,即使在夢境之中重複了無數遍,他卻一直疑竇叢生,沒有完全弄明白其中的意義。
記憶非常深刻的,還有一次,那就是自己年輕時,從西奈山上背下那塊著名石板的那一次。石板上面的內容,若干年後,被後人們稱作:“十誡”!
“十誡”作為人類的基本行為準則,流傳了下來,影響深遠。它是以色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礎,也成為了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觀。
那時的自己,是多麼的年少如花啊。愛德眼中不禁閃爍著點點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