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明白了,是個坑人玩的。
把羅少安先叫回來。
駱一航給他和小趙安排了任務。
她倆索性也不耽誤,給在天漢文旅的褚傑打了聲招呼。
直接叫上一個攝像一個技術,四個人開了一輛車,直奔德陽。
在當天下午,就開啟了直播。
開著車在廣袤的紅薯田間馳騁。
站上拖拉機,拍下身後如海浪般翻起的紅薯。
融進幹活的工人,和他們一起嘻嘻哈哈撿拾紅薯,享受豐收。
跟著貨車,將一車又一車紅薯運去倉庫,成袋成袋吊裝進稀奇的井窖。
透過畫面,告訴粉絲們,我們的紅薯很多很多,放心吧大家。
普通人對數量的多少其實是沒有概念的。
當看到眼前這麼大片大片的農田,這麼多的糖墩墩紅薯,一車一車往回裝。
很快就相信了,然後陷入了豐收的喜悅中。
農耕基因又覺醒了,看到收穫,發自內心的歡喜。
拿著口袋,在田裡撿啊撿,撿啊撿,好似永遠也撿不完。
十分的解壓。
網友們看著看著,彈幕上就變成了,【好了,該我玩了~~】、【報座標,我去給你們撿紅薯,臨走讓我拎一麻袋就行】、【算盤珠子都打我臉上啦】
一路嘻嘻哈哈,滿滿的幸福與期待。
但這就完了麼?
這只是第一層。
還有第二層呢。
在直播的間隙中,看了用機器收紅薯,聊了怎麼種的,產量如何,糖墩墩紅薯和其他紅薯有什麼不一樣,井窖是怎麼做的,糖化又是什麼。
這些,不是給等著買紅薯的人聽的,是給有興趣種的人聽的。
而第二天,更是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