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徐金魁就更糊塗了。
“邊走邊聊,回去的路上沒準還能看見大功臣呢。”駱一航招呼徐金魁跟上大部隊。
此時救援隊已經收拾好了,抬著四位地質調查員的擔架已經在一批人的護送下先行離開。
駱一航他們這是第二撥。
回去的時候就輕鬆多了,幾十個強光手電把這片森林照的如白晝相仿。
正好講個故事。
“天黑前我不是說回大本營拉點汽油麼,半路上看見一隻貓頭鷹在頭頂飛,那時候天已經晚了,有貓頭鷹很正常。我仔細一看,它爪子上還套著個迷彩帽。”
“咱的人可沒有戴迷彩帽的,但是那四位有戴啊。”
“我轉方向盤就追下去了,一直追到這片林子,給貓頭鷹追急了,扔了帽子。跑回巢穴躲著去了。”
“回去的時候我帶你們去看它的窩。”
聽到這裡,徐金魁恍然大悟,“你是這樣拿到的帽子,怪不得說是貓頭鷹給的呢。”
說完又覺著不對,“貓頭鷹飛的挺遠吧,你怎麼確定就在附近?”
“我當時也不知道啊。”駱一航的回答道,“但是我會問啊,我認得中科院環境所一位研究鳥類的專家,給他打了個電話,他聽我描述後,跟我說這個貓頭鷹叫長耳鴞,它有領地概念,在食物充足時候只會在巢穴周邊三公里內捕食。這片林子食物就挺多,我看見好多老鼠。”
“另外啊,專家還告訴我,這種長耳鴞好奇心很重,看見什麼新鮮的都想逮一下試試。”
“我從這裡推斷出,它肯定是見過地質隊員,孤零零一個帽子它不會抓,抓的是人,而且人還是不動的,不然一揮手就趕走了。”
“九成九地質隊員昏迷了,它當獵物去抓,沒抓起來,就抓了頂帽子。”
“所以我就沒聽你的話,告訴你座標,留了方向直接先去找了。”
不說這個還好,說了徐金魁就火大,“三公里在野林子裡也很遠,太危險了,伱一個人去找,遇到危險怎麼辦!”
駱一航攤攤手,“我又不傻,我就打算往找出去一小段,頂多一公里,再遠不走了。還好,運氣不錯。”
“駱總,你怎麼知道是往哪個方向去的啊?”邊上一直在聽故事的搜救隊員好奇問道。
“我問貓頭鷹了啊。”駱一航給出一個誰也沒想到的答案。
“問貓頭鷹?怎麼問的?”一群人耳朵都豎起來了。
“我養貓的嘛。”駱一航神神秘秘的給講,“隨身帶著貓零食,小蝦乾,我自己做的,噴香,貓頭鷹也扛不住,扔了兩個蝦乾就把它逗下來了。這貓頭鷹聰明的很,我拿一包蝦乾賄賂它,衝它揮幾下帽子,給個蝦乾,重複幾次它就飛起來告訴我帽子哪個方向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