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餐來了。
駱一航先問了舅舅張峰。
“蚯蚓場這邊存貨的蚯蚓還有多少,蚯蚓糞肥還有多少?”
張峰掏出一個小本本,翻開找到統計數字,念道:“蚯蚓存量不多,估計還有個四五百公斤,做種子的。繁殖出來的都放進田裡改良了,去年一年改造了一百畝田。糞肥還多,有個三百多噸。不過開春之後追肥的量要留出來。”
太少了啊。
齊若木那邊張嘴就是一百噸蚯蚓,啥概念,一畝蚯蚓場要250公斤蚯蚓種,再投入400噸糞便或者更多的發酵有機質,經過兩個月,才能產出3.5噸蚯蚓,還有240噸蚯蚓糞肥。
一畝一批就要400噸糞便,去年養的六十多頭豬,拉脫肛了也拉不出這麼多啊。
況且駱一航這邊自己用量也很大。
蚯蚓糞肥真是好東西啊。
所以。
“蚯蚓場擴大,擴大到二十畝。”駱一航輕飄飄說出一個數字。
張峰聽完都毛了,“一下那麼大!這活計可不輕啊。”
現在臺子上的蚯蚓場面積是兩畝多,不到1500平米,已經把特殊學校的學生們佔去一半了,時不時的還要養豬場的娃子們去幫忙。
擴大十倍,一萬五千平米,累死他們也幹不下來啊。
“招人。”駱一航大手一揮。“您看著特殊學校那邊還有畢業生麼,其他縣的也可以,老帶新嘛。還有老實肯幹不怕髒不怕累的中年人,就像下窪子的老金。長工短工都行,喊過來上班。”
老金就是當初開荒時候去田裡掏鳥窩抓蛇蛋的那位,李正喊來的臨時工。
駱爸也認得,後來忙的時候喊來幹過幾次短工,勤勞肯幹,是把好手。
駱一航這回的意思,是喊來幹長期的了。
“那這材料?”張峰又問,他說的是糞便肥料之類的材料。
“養殖場也同步擴大。”駱一航上下嘴唇一碰,又是一個大專案砸下去了。
“可是養豬慢,蚯蚓快,怕供不上。”張峰還想再說。
駱一航擺擺手,“沒事,我有數,後面一個專案會提供蚯蚓場的前期材料。”
——
下一個專案是什麼?
“是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