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失去的越來越多,人都麻木了,連馬耳他都透過島嶼換驅逐艦抵給了南部非洲,還有什麼不能失去的呢。
“本質上是同一個問題,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麥克阿瑟像商人一樣錙銖必較,這又是兩個美軍總司令之間的競爭。
在德國的戰後處理上,俄羅斯收益最多,成為最大贏家。
這從另一個角度上,也能算成是埃森豪威爾的失敗,因為埃森豪威爾並沒有為美國爭取到更多利益。
如果麥克阿瑟在對日本的戰後處理上,能為美國爭取到更多利益,那麼在這一局的比拼上,麥克阿瑟就將佔得先機。
“在付出這個問題上,誰敢說比俄羅斯對世界大戰的貢獻更大?”麥克阿瑟一不小心落入莫洛托夫的陷阱。
“沒有人抹殺俄羅斯對世界大戰的貢獻,但是美國對世界大戰的貢獻,跟俄羅斯相比一點也不少。”麥克阿瑟不認輸,俄羅斯的貢獻,也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
生命是無價的這話聽聽就好,大多數時候,生命都是可以用價值衡量的。
俄羅斯人的價格,在麥克阿瑟看來,最佳衡量方式無疑就是俄羅斯政府支付的撫卹金了。
“是啊,美國為全世界貢獻了債務和利息,你們可真是太偉大了!”莫洛托夫陰陽怪氣,你們美國人也有臉提貢獻?
美國貢獻的債務和利息,不僅屬於同盟國,也屬於軸心國。
南部非洲也做生意,開出的價格也不低,跟美國人一樣都是趁火打劫。
可南部非洲最起碼沒有跟軸心國家做生意,立場還是很鮮明的,莫洛托夫就算想把安琪拉下水都沒借口。
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就太無恥了,俄羅斯人可以說一百年。
“呵呵,沒有美國的債務和利息,戰爭恐怕還在持續。”麥克阿瑟得意洋洋,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可是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俄羅斯在德國的收穫,並不能彌補俄羅斯的損失。
美國雖然在處理德國的問題上很大度,可是美國的損失並不大,或者說美國的收益並不在談判桌上,而是在生意場上。
這一點在波茲坦會議上表現的很明顯。
戰爭期間的屢次會議上,英國還是很重要的一方,雖然每一次的話語權都在降低,依然是主角。
波茲坦會議上英國徹底淪為配角,唱主角的換成了俄羅斯和美國,以及南部非洲。
僅此一點,美國在世界大戰期間的所有付出就已經收回成本。
俄羅斯人就算再強硬,也不能讓3500萬人活過來。
那些戰爭期間被徹底打成廢墟的城市,重建工作也得一點一點慢慢來,而且大機率永遠也無法恢復戰爭爆發前的寧靜和繁華。
“部長閣下,俄羅斯如果想成為未來世界的領導者,就要表現出自己的王者風範。”安琪從大義角度出發,一口吃不成胖子。
俄羅斯在東歐成立一大堆俄羅斯模式的國家,野心昭然若揭,儼然是要當武林盟主。
有資格當武林盟主的國家不止俄羅斯一個,南部非洲和美國都有實力,野心也不缺,旁邊還有一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英國虎視眈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