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民大會黨主洗薩達爾·帕特爾則要求水兵們“嚮往常一樣上班”,儘快結束這場罷工。
水兵們就太委屈了,餓著肚子怎麼幹活?
也正是因為甘地和帕特爾的妥協,給了倫敦自信。
罷工開始的第四天,首相愛德禮下令,如果罷工不能在24小時之內結束,就會從英國本土調派軍隊對罷工進行鎮壓。
愛德禮也是夠幼稚,他這個命令不下達,估計罷工的水兵們還內心忐忑。
愛德禮的命令下達後,水兵們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當晚開啟了通訊基地內的武器庫,將武器彈藥分發給水兵,罷工終於發展成為武裝起義。
孟買陷入混亂的同時,獅城一片祥和。
罷工爆發當天,獅城有印度人為罷工的水兵們進行募捐,隨後就有醜聞爆出,稱募捐的錢並沒有用於支援水兵,而是被募捐的發起人私自瓜分。
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世界大戰期間各參戰國都透過不同方式為前線作戰的部隊募捐,印度自然也不例外。
大部分國家的捐款都沒有出現太大問題。
惟獨印度接連爆出醜聞,不僅捐款總額混亂不堪,為前線捐贈的物資還多次出現以次充好,離奇消失,私自倒賣等離奇事件。
只能說印度人在這種事上總是很有天賦的。
水兵們的罷工演變成起義之後,蒙巴頓終於沒時間騷擾安琪了,他派出戰鬥機在通訊基地周圍巡邏,並且投擲傳單瓦解起義水兵們的信心,又從錫蘭調遣了兩艘驅逐艦趕往孟買,同時一支由驅逐艦和巡洋艦組成的增援艦隊,也從亞歷山大港出發趕往錫蘭。
安琪也沒閒著,蒙巴頓不知道這件事的背後主使者是誰,安琪卻很清楚。
這件事既然和南部非洲沒有關係,那麼最大的嫌疑就是美國。
南部非洲將蘇伊士運河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美國人也一樣。
蒙巴頓這段時間的注意力都在孟買,沒時間關注美國人背後的小動作。
安琪有精力,在罷工升級的第一時間,就派人盯死了美軍在獅城的辦事處。
美國人也確實不小心,罷工升級的第二天,安琪派出的監測人員就得到訊息,美軍正在為起義水兵秘密提供後勤補給,以及武器彈藥和情報支援。
情報雖然有了,但是怎麼送給蒙巴頓又是個問題。
這些情報並不是透過正常渠道得到的,而是透過對美軍電報的監測獲得的,將這個情況通報給蒙巴頓,那就意味著南部非洲的情報監測能力嚴重洩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