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蓋亞意識中的李季緩緩甦醒,下意識的問著:“我睡了多久?”
“將近4個小時,您需要補充營養嗎?”
“隨便來點什麼吃的吧,有點餓了。”
小莎的聲音透過機械穿出,一同到來的還有熱好的速食飯菜。
整理了下腦海中紛亂的訊息,李季開始檢視自己今天的收穫。
“沒想到這個時代的尖端通訊科技,已經可以基本實現量子加密了啊!”
和上個世紀的基礎通訊網路不同,這裡的人們在經歷過初網崩潰的大事件後,有不少人都意識到,原本搭建賽博空間的做法,很可能成為流竄AI誕生的溫床。
在哪個時代,幾乎每一樣東西都成為了網路的終端。
大到天上的飛船,空中的浮空車,小到每天起床洗漱用的牙具,甚至就連廁所中的馬桶,都會在你大便時來上一段治療痔瘡的廣告。
這種多如牛毛的網路硬體,曾經在全球的數量以萬億計,所以,人類每一次在螢幕上的點選,都成為了催化AI誕生的一部分。
所以,有沒有可能製造出一種遠超現在規模的超級計算機,使所有的交流都在一件裝置上完成呢?
這樣的話,既可以達到網際網路的效果,又可以從根本上杜絕AI的出現。
經過大公司們數十年的研究,一種新的技術誕生了,那就是量子計算雲。
僅僅需要一個大型平臺,便能成功支撐全球30億人的網路需求。
這樣的技術令公司們欣喜若狂,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下一個問題:這東西,誰來建立呢?
畢竟這種研究,參與的人員當中魚龍混雜,很快,幾乎所用的大型企業和高層勢力都知道了這樣的技術即將問世,但誰也不想自己以後依靠的網路,關閉按鈕在別人手裡。
於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公司與政界的首腦們每隔3年在爪哇國舉行峰會,目前已經討論了十餘年。
“真是可悲的制度,這樣的東西十多年了都還沒做出來。”
當李季從蓋亞意識的深處發現這一技術成果時,一種大膽的假設在他腦海中出現。
“為什麼一定要建立在地上?依靠量子計算雲龐大的算力,完全可以讓其在太空中自行發展!”
因為當下制約李季發展的並不是基礎的技術,而是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