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楊信和唐偉心中不約而同想到“聖賢”這兩個。
什麼是君子如玉?
二人沒有見過,但是他們覺得秦至庸就是。
什麼是浩然之氣?
二人也沒有見過,但是他們覺得秦至庸身上就是一身正氣。
“現在的社會,光怪陸離,人們受到的誘惑,太多了。別說克己修身,知行合一,就連簡單的自律,都做不到。”秦至庸說道,“沒有一點定力,研究傳統文化,那麼只是為了研究而研究。只有吸取了老祖宗們的智慧,用來強大自身,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是傳統文化的意義,就在於此。”
學以致用。
別說什麼功利。
人生在世,誰不功利?不是為了私利,就是為了團體利益。要是傳統文化不能為華夏人們帶來好處,被拋棄,就是必然的事情。
秦至庸提起毛筆,寫下了八個字。
心正意誠。
知行合一。
楊信和唐偉盯著宣紙上的八個正楷大字,一時間挪不開眼睛。
書法家,最喜歡寫草書。因為草書的個人風格太強烈,只要有點名氣,就算寫得不好,依然能把作品賣出高價。
但是楷書不行。
楷書,是最考驗一個書法家的功底。書法界,能把楷書寫好的人,可以說鳳毛麟角。
楊信自己也練書法。可是他在參加交流活動的時候,都不敢提筆寫楷書,怕寫不好出醜。
“好,好,好!”
楊信一連說出了三個好字。
秦至庸的楷書,寫得是太好了。
唐偉是生意人,不太懂書法,可是他都能看得出來,這八個字不簡單。宣紙上的字,竟然可以影響到人的情緒。
楊信說道:“要是每天早上起床,能觀摩這八個字。至少可以讓我老頭子多活二十年。”
秦至庸提筆的時候,融入了精神,字上攜帶著“浩然正氣”,經常看著八個字,可以養心,當然能讓人活更久。
秦至庸說道:“楊老要是喜歡。這八個字,就送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