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侯是想遷移河東郡的百姓,充實關中。”
這一招並不新穎。
春秋戰國的諸侯國幹過,劉備、諸葛亮在歷史上幹過,曹操也幹過。
甚至到了後世滿清等朝代都幹過。
計策很老套,但是很實用。
當然用這計策,也需要條件,就是能安頓好遷移的百姓,不然就容易留下無盡後患。
荀攸問道:“將軍是想充實哪裡?”
“弘農郡,扶風郡。日後不管是出兵西涼,還是山東,從京兆運糧一路消耗巨大,本侯計劃在這兩郡屯田,好充實糧庫。”
古代糧食產量是一個大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將糧食運到前線也是一個大難題。
靠人拉肩扛的運輸,十擔糧食,一路上最起碼都要消耗六七擔,送到前線的最多就四擔。
靠畜力來拉的話。十擔糧食,一路上能消耗四五擔,送到前線的還能有五六擔。
但是這樣的話,就需要有足夠的畜力。
後世鐵路如此重要。
就是鐵路能大量、快速運輸各種物資,有利於部隊快速轉移,有利於後勤物資保障。
為了減少糧食的消耗,最好在前線的後方屯田,這樣運輸路線縮短,消耗的糧食也能縮短。
荀攸很是愧疚。
自以為高明的計策,和主公一比,簡直是如同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
自己以後要更加努力了。
不然什麼事都讓主公想好了,還要自己這個謀主來幹什麼。
“將軍計策乃上策,下官慚愧。”
“公達乃正人君子,不似奉先再就惡名在外,自然不用在乎區區惡名。公達,雖然百姓生活在賊寇旗下,生不如死。但自古百姓故土難捨。遷移的途中你多費心。”
荀攸這個時候哪裡有資格拒絕。
要是這件事還幹不好,真的沒臉待下去了。
荀攸拱手說:“下官定會盡心盡力。”
“好。從明天去。成廉、魏越、侯成你們負責幫助百姓遷移。記住態度一定要堅決,但是手段要儘量溫和。要是讓本侯知道有誰作奸犯科,欺壓搶奪百姓的。本侯一定嚴懲不貸。聽到了嗎?”
呂布嚴厲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