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沒有想到這次竟然收了呂布的禮物,而且數量還不少。
她驚愕地問道:“爹,這些是……”
蔡邕解釋說:“這些是溫侯叫人制造改良的紙。熹平石經遭破壞,溫侯擺脫為父再重新寫一份,好張貼在學院,讓學員不至於被誤導。為父身為儒家一份子,也只能勉為其難接下這苦事。”
聽到是紙張,蔡文姬才明白過來父親為什麼肯收了。
要是其他東西,父親是絕對不肯收下的。
筆墨紙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她不由地上前將籃子開啟,拿出幾張宣紙翻看起來。
和現在流行,有點發黃的蔡倫紙不相同,這些紙很雪白,看著就漂亮。
蔡文姬拿著宣紙看了看,很是喜歡。
她也愛好文學,平日裡也喜歡寫些詩賦這些。
蔡邕看到自己的女兒喜歡宣紙,他為難的說:“阿琰。這些紙墨筆硯都是溫侯讓我寫熹平石經的。可以說是公家之物。實在不好送於你。”
蔡文姬忙放下說道:“阿爹說哪裡話。女兒也不敢要。只是好奇這些紙到底是用何物做的。竟然如此雪白。”
蔡邕想了想說:“你要是真喜歡,為父出錢購買一些。”
蔡文姬忙拒絕。“女兒厚顏回家,已經是不孝了。哪裡還能父親破費。”
這個女兒自小伶俐,詩賦都十分出色,要不是女兒身,只怕早就舉孝廉,出仕為官了。
想到女兒往後的日子只怕要不好過。蔡邕就有些傷感。
蔡邕、蔡文姬近似漠視了呂布派來的家丁。
他們不清楚的是,這些家丁可是受過訓練。
看似如同木頭人一樣,低調好似沒有存在感一樣。
但是他們的眼睛自打進府來就沒有停過觀察,耳朵更是豎起偷聽一切。
他們一會去,就將在蔡府看到的聽到的彙報上去。
呂布翻看暗探打聽到的訊息,看到蔡文姬喜歡新式的宣紙。
他當即命令道:“來人啊,將新造的宣紙送去蔡府。”
生怕蔡邕誤會,呂布點名說道:“記住,是送給蔡大家的。”
呂布不過是前世的習慣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