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萬軍戶,在幾隊北軍騎兵的監督下,很快就開墾出幾大片土地,穀子、糜子、大豆等種植下去,當年便能收穫一批糧食,不說能給大軍上繳多少糧食,起碼,這一年下來,不會餓死人。
這就很好了。
至於韓嫣……
好吧,那位皇帝的同床好友,此刻就在土圍子城裡,花天酒地,作威作福,每天除了派出騎兵劫掠那些被打殘的匈奴部落、胡人和羌人部落,好像沒什麼屁事?
楊川卻知道。
這狗日的是在等待。
等待霍去病徹底掃清西域後,他麾下的三萬北軍精銳,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進入西域……
楊川用腳指頭都能算得出來,朝廷,或者說劉徹,對眼下的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具體形式,根本就一無所知,一定還會依照‘既定的外交模式’,開始經略西域。
這一點,楊川很肯定。
大漢朝廷的一貫手法,便是派出一支精銳鐵騎,一邊摁著不聽話的小國狂揍,一邊十分大度的進行‘友好談判’。
一句話。
漢帝國對西域的經略思路,如今還停留在‘打壓一部分、扶持一部分’的既定模式,想要‘以胡治胡’,扶持一批傀儡王國。
這種手法,本來沒什麼問題。
而且,在力不所逮的情況下,無法完成徹底的武力征服,這種下流手法,粗暴、簡單而有效。
可是。
如今的西域,在霍去病、右賢王、阿鐵三支兵馬的反覆蹂躪和禍禍下,與曾經的河西走廊一樣,其實,早就成了一個爛攤子。
剩下的,就是繼續蹂躪,繼續禍禍……呃,好吧。
換一個更加和諧的說法,那就是,如今的西域,只需要武力征服,讓這一兩百萬裡的疆域,真真切切的納入大漢版圖……
楊川的這一猜想,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因為,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土圍子城來了一隊人馬;他們甲衣鮮明,旌旗招展,在兩千多兵卒的護衛下,幾輛十分豪奢而考究的馬車緩緩而行。
他們是從長安城來的,一看就頗有身份。
為首的那位,還是楊川的老熟人——
博望侯,張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