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繼續道:“而你們會暫時歸為我國的殖民地,待殖民期滿之後,便會正式納入華國國籍,享受與我漢人同等甚至略優的待遇。你們的義務是要同時學習我漢人的語言和文化,尊守我朝律法,接受我朝的律法統治。而我朝會傳予你們更高的文明,與你們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周瑜將一眾款項一一相說,日爾曼眾人也都完全聽明白了。
聽明白了,那就好辦。
要麼討價還價,要麼就是談崩。
而這樣的降約,實際上利益受損最大的,自然是皇帝。
對一眾臣子來說,區別並不大。
說白了,就是換了一個老闆而已,自己的位置還是差不多。
甚至按照周瑜的說辭,未來他們的權力還會更大,能夠享受的生活將會更為富足。
所以,一眾日爾曼高官便不斷向其國王進言,表示可以接受華國的招降。
在這種情勢之下,日爾曼國王又能如何。
眾臣都投了,違逆眾意,他也是孤掌難鳴。
他能夠做的,只能從周瑜這裡討得更多的好處。
他想要爭取更大的封地,更多計程車卒編制。
在這點上,周瑜也沒再和呂布通氣。
既然呂布全權交給了他,周瑜便依照老規矩,給了日爾曼國王五萬親軍的編制權。
因為周瑜還並不知曉呂布已經在裁黃忠的兵權了。
不過日爾曼還很落後,就算是五萬兵馬,也鬧不出多大的事情來。
所以,現在以穩為主,雙方談得還算愉快。
至於封地,按照呂布的標準劃分便可。
想要哪塊地,也是任由對方自己去圈的。
華國一眾國公和候爵的賞賜,基本都是這樣來的。
排除本土的是呂布親自賞賜,外面征戰的國公將領,你看上哪塊就自己去圈,呂布基本上都沒反對過。
只要是在標準範圍之內,一切都沒問題。
哪怕你圈的這塊地下面全是黃金和石油,那也是你該賺的。
最終,日爾曼接受了周瑜的招降。
當聖旨用電訊傳達之後,日爾曼國王及一眾高權紛紛跪拜。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