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他死之後,呂布還能大赦天下,放他司馬氏一條生路。
人之將死,司馬師也不得不在內心期待一絲幻想。
縱使和司馬師感情不算深厚,但有了兒女,已成家人。這般生離死別,許多妻妾都不由哭泣。
隨著日爾曼這裡的投降,三路大軍很快逼近司馬師。
是的,馬克裡努斯也領兵來攻了。
大勢所趨,他也沒辦法再反抗。
在華國大軍面前,就算你想佔山為王都很難做到。
司馬師也沒有再逃,就算他逃,恐怕也不會有太多計程車兵跟隨他走了。
現在還能保留一點軍心用來守城,已經是最大的造化。
司馬師只能期待奇蹟,期待華軍攻城失誤,大敗其軍。
然而,從前線傳來的軍報,卻是一座又一座城池被攻下。
在華國重炮面前,再堅硬的城門、再堅固的城牆,都抵擋不住。
司馬師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十萬大軍,又只剩下了五萬兵馬守衛最後一座城池。
望著城外密密麻麻的軍隊,司馬師心如死灰。
不過,司馬師還沒有好到直接投降,讓士兵免受戰亂的影響。
而為了防止華軍從空中投彈,司馬師一直是要求城中百姓和軍隊是要合居在一起。
反正就是,要死一起死。
呂布標榜仁義,是不敢隨便轟炸的。
而這樣的代價,就是華軍攻城得需要更大的犧牲。
哪怕這些陣亡的大都不是漢人,但同樣算是損失。
而各方漢將也都保持著一個度,借戰事消耗異族兵力,也是其中一個方略。
但若犧牲過多,就會引起怨言,甚至反叛。
當性命都沒有的時候,再多的賞賜都是無用。
戰亡比,就得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規範之內。
所以,一旦攻城陷入膠著,漢軍就會選擇用重武器轟炸。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既是戰爭,誰還顧忌得了這麼多。
炸到平民,算你活該。
不想死,那就反抗,或者乖乖躲在家裡,別出門。
攻城持續了七天,雙方都陣亡了三萬以上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