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貴妃的攙扶下,他們在御花園高處的亭子中坐下。鄭貴妃依然在碎嘴責怪,而萬曆同樣是傻笑享受。萬曆突然想起自己的少兒時光,母親李太后,老師首輔張居正,還有大伴馮保,留下的印象只有嚴厲,甚至嚴厲的讓人窒息。每日都是心驚膽戰、夜不能寐,刻苦的完全回憶不起童年樂趣。
想起親政後,已經被抄家發配的張先生全家,又想起已經被貶到南京的馮伴伴,萬曆心中忍不住升起一股快意,可又有一絲茫然:“朕這麼做,做錯了嗎?”
望著皇宮外,萬曆胸中豪氣頓升:“朕定會讓這大明江山四海昇平!”
“知道陛下是明君。可也要聽話,要愛惜身子。”
聽著耳旁的嘮叨,萬曆大笑。不知不覺,兩人並肩坐著,頭慢慢的靠在一起。時間似乎已經變得永恆,彷彿定格在這一刻。
“愛妃,朕會聽你的話的。”
“陛下,臣妾真的喜歡。臣妾想與陛下一直這樣平平安安。”
“嗯嗯。”
“……”
……
而在皇宮角落,一前一後走著兩個太監。前面一個老者服飾品級很高,他名叫韓康,剛入司禮監,成為了內相。韓康正和身後那位打雜小太監在說話:“陳大,你年年有這份心,老夫肯定會記得。但好像聽說你和長壽宮的安福在鬧彆扭?安福是陳公公的義子,老夫也不敢得罪。現在已經傳話到老夫耳中,你說該如何解決?”
那位打雜小太監正是秦白、秦高的大哥陳太。當時陳太是被路過的一位出宮的太監看中,賣身得的錢留給了秦白、秦高,自身淨身入了宮。本以為回到京城後,可能有辦法找到自己的父親,可萬萬沒想到,那老太監回京不久就撒手歸西,陳太一下子就沒了靠山,一直留在宮中打雜,連出宮的機會也沒有。甚至名字都改成陳大。宮中習慣,一般的稱呼就是小安子、小福子什麼的,總不能叫陳太為太子吧(為了方便,以後文中就用陳大)?
陳大心中苦笑,自己還真夠倒黴的。其實太監無後,一般就會比較貪財,但也特別重視親情。而把陳大帶入宮的那個老太監,之所以會買下,主要是一眼看中,把陳大收為義子來扶養,同樣希望自己老了後,陳大也能夠養老送終。
然而誰也沒想到,那老太監回宮就突然嗝屁了。還沒把陳大安排好,身邊也沒留下什麼錢,於是年幼的陳大一下子就沒了方向。幸好他還算比較機靈,把老太監剩下的所有錢全部獻給了韓康,又成為了韓康的義子,這才沒有徹底墮落到角落,留下了最後一線希望。
當然,當時的宮中,那是大太監馮保一手遮天的年代,韓康是在冷衙門,為人又比較貪財,因此才會來者不拒,同樣也收了不少陳大那樣的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