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聲由遠及近,唱名聲響亮:“乙亥年,萊州府府道試第七名,賀府賀文賢老爺高中啦——!”
等到賀文賢接過紅榜,賴管家安排下人給報喜的衙役各打賞了一兩賞銀。等衙役們歡天喜地的離開,賀府大門外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有身份計程車紳紛紛前來道賀,而賀府外早已經搭建好了喜棚,為那些身份不夠的鄉鄰擺上了流水席。
敷衍般的接待了幾位來賓,賀文賢找了個理由離開,轉身回到內院。懶散的在雲曦邊上坐下,口中吩咐:“娉兒姐姐,麻煩給倒杯茶。”
“咦?”見賀文賢興致不高,雲曦就有點奇怪,“七叔,你不是中了嗎?”
“連五經魁首都沒拿到,有什麼可慶賀的呢?”
如果是普通人家,能考中秀才肯定是大肆慶賀。可是對賀府這樣的高門大戶來說,只要考的人文章還過得去,中個秀才那是天經地義。
一般來說,能考中秀才的學子,有三分之一確實有真才實學,給了寒門學子以機會。有三分之一就是當地的官宦高門,學政大老爺也是要官場人情的。
至於剩下的三分之一,有一部分是本地名聲響亮,眾望所歸的。像什麼四大才子、八大金剛什麼的。好吧,八大金剛可能在武秀才錄用的時候有用。但其他那些基本都是當地的鄉紳豪強,反正都是錢多人傻的那種,原因應該都懂的(這也是當時董川全家經商賺錢的原因)。大宗師好不容易翰林院出來點一任學政,當然需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專心於道德文章。難道讓他們兩手空空去喝西北風嗎?
另外,院試一般不糊名,監管也不嚴格,很容易暗箱操作。因此賀文賢只要文章裡不犯忌諱,這個秀才功名幾乎就是保送的。正因為這樣,賀文賢對自己的要求就更高,希望能得到五魁首,和猜拳的那個五魁首沒關係哈,就是院試的前五名。
因此聽到賀文賢的抱怨,雲曦她們忍不住就笑出了聲:“七叔,你和五經魁首就差了一丁點,還不滿意啊?”
“不滿意。三嫂,我想要再接再厲,明年的鄉試,拿個更好的名次!”
對賀文賢孩子氣般的話,雲曦她們更樂了:“好,七叔好樣的,嫂子支援你。你還缺啥?嫂子全給你置辦。”
“我要提前去濟南,與各地朋友切磋文章!”
“那就過完年,我也要給京城去信。七叔,別急,不是嫂子不肯幫你,這事公公婆婆不點頭,嫂子也沒法子呀?不過你放心,我現在就派人去報喜,保證不會耽擱。開年後,離鄉試還有四、五個月,你有足夠的時間玩遍濟南城。”
“不是玩,我是切磋進學!”
“好好,是你上進,是嫂子錯了。咯咯咯……”
“……”
與此同時,賀府後門跑出一匹快馬,向著井家莊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