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次何秋主動向朱棣交權,就是在無聲的表態:我看重的是我的學問能不能大興天下,是道統的傳承,絕不是權力,更不會做王安石第二。
朱棣看起來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才沒有二話直接收了何秋身上的權力,反正他本來也是侯爵,也不用怕生活上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相比於朱棣,朱高熾的腦子就轉的慢一點,還專門跑到何秋這替他打抱不平,覺得朱棣虧待何秋了。
何秋只是笑而不語,這其中的一些東西,還是需要朱高熾自己慢慢悟的,就是現在給他掰開了揉碎了說,他也是聽不懂的。
……
洛陽西苑,自從永樂元年重新開始修建後,現在已經成了京師一景。
不少人覺得它可能比當年隋唐時的西苑更為繁華,這樣的心態其實也是因為現在的大明盛隆漢唐,大明計程車子們,心中自然有和隋唐相比的自信了。
當然,現實也確實如此,隨著鄭和下西洋,大明無數百姓都開始往南洋跑,當今的南洋全部被大明佔下,自然而然的,在建築上也吸收了不少南洋的建築風格。
西苑一開始修建的時候,還只是單純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後面就吸收了不少綠教、景教、南洋佛宗等等各處建築的風格,算得上渾然天成。
大明已經探明瞭歐洲所在,當初還引起了歐洲的巨大震動,不少歐洲的學者都跑到大明,成為了大明的一份子,以說漢話為榮,雙方的交流也一點都沒有少。
或者說不是交流,而是大明的知識外傳,縱然何秋一直想要阻止這樣的趨勢,卻終究有心無力,時代的洪流不是他一個人能阻止的。
算算時間,現在已經是永樂三十年了,朱棣也有快七十歲了,但依舊精神十足,只是不願再理朝政,專注於培養自己的孫子,長期在西苑修養。
對外說的就是仰慕太祖之德,打算內禪給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的心裡當然有些渴望,但還是依照規矩,要進行三辭五讓的,不然豈不是對朱棣的不尊重?
這一次,何秋跑到西苑,也是朱棣召見的,這些年裡何秋一直忙碌於整理自己的學說,壓根不關注朝政,反正聰明人那麼多,交給他們就行了。
到老到老,何秋才敢拿出自己前世學的一些共產主義的東西,將它改頭換面,闡述成‘天下大同’的理論思想。
也是因為這事,朱棣不顧年紀,直接把他喊道西苑,兩人剛一見面,朱棣就氣哼哼的說道。
“你的學說講到最後,怎麼就講出來了這麼一個反賊的道理?”
何秋絲毫不畏懼的看著頭髮花白的朱棣說道。
“這不也是千年以降所有有識之士的共同理想嗎?你從裡面只看到了反賊,我倒是覺得這才是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