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澈的擔心不無道理,皇上巡幸隊伍中這一連串的變化,京城不可能得不到任何風聲,雖然有首輔等忠誠於皇上的人,然魏王若是趁此做些什麼的話,皇上想要順利回京怕是要有一番波折。
他還是站在皇上這邊的,魏王不是不好,他不會毫無保留支援慕嫿。
當皇上把虎符交給慕嫿,封女子為上將軍,執掌帝國最精銳的兵力,可以調動整個邊境的軍馬,節制帝國總兵時,贏澈對皇上更為忠誠。
讓慕嫿為上將軍,不僅僅需要皇上對慕嫿的信任,更需要皇上的魄力,皇上需要的面對的責難和非議會很多,贏澈當然要毫無保留支援皇上!
支援皇上,就是支援慕嫿。
還有行兵征戰時候的糧餉都是需要贏澈親自操心的,交給別人贏澈也不放心。
他還需要讓士林和朝廷上的人支援慕嫿,同時籠絡番邦,為慕嫿長驅直入營造一個比較好的條件。
遠交近攻早就是兵法上記載的策略,同各族群的交往和利益制衡也是戰爭的一個終於部分。
慕嫿只說阻擊西方國家的兵馬,贏澈覺得慕嫿的心願怕是不僅僅如此,從來她都是一個爭勝的將軍,能大勝絕不保小勝,慕嫿心中對帝國的疆域有自己勾勒出的地圖,開疆拓土也是每一個將軍的野心。
贏澈願意為慕嫿的野心付出所有的一切。
哪怕最後慕嫿功成名就,攬盡一切榮光。
皇上大有深意說道:“澈兒,你比朕想得明白,慕嫿幸好遇見你,有你們在,帝國才有希望。”
原來他無需擔心贏澈會嫉妒慕嫿,心態失衡,尚在心底的那一絲的異樣隨之消散了。
隨之時間推移,秘藥散去許多,有內勁護體的人大多能恢復簡單的動作,方才只是清理了一些被慕嫿等人射殺的侍衛屍體,重要的人比如太后,趙王等人還躺在原地,畢竟他們都是皇家人,隨從不敢輕易移動。
贏澈本就是個心細之人,提著寶劍指著滿臉是血的人,“他現在已有一半的功力,陛下,如何處置他?”
趙王沒有弒父,贏澈完全可以替皇上徹底除去後患,為了皇家的臉面,皇上不能用本名,只能以他的身份坐在皇位上,一旦這樁皇秘大白天下,百姓對此議論紛紛不說,還會引起不必要動盪。
保持現狀,對帝國最有好處。
唯一可惜是皇上不能以自己真正的名字名垂青。
皇上感到贏澈殺意,阻止道:“這是朕同他之間的恩怨,澈兒不必插手。”
“懇求皇上不要再對他手下留情,徒留後患。”
當贏澈聽到皇上的妻子,魏焱的姐姐死於他手,皇上也曾經被他折磨,還有皇上的骨血親子……這一樁樁血聽得贏澈心都抽痛,這十幾年皇上是如何忍下的?
還能把仇人的兒子養大,皇上就沒有恨嗎?
贏澈自認為自己絕忍不下的,別說殺了慕嫿,就是讓慕嫿受一點點傷兒,他都能殺人仇人一家,不管仇人的親人是否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