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賊> 第九百四十二章 逆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四十二章 逆轉 (1 / 2)

最終,周皇后堅決的站在了李信一邊,支援她與,滿清韃子決戰,要人出人,要錢出錢,不論付出任何代價,只要能將城外的清軍擊敗,斷了沈王對皇位的覬覦之心,一切付出就都是值得的。

暖閣議事後,以大學士魏藻徳為首的閣臣連夜就寫彈章,發起了對李侍問的彈劾。指稱李侍問勾結沈王,意圖不軌。

李侍問也意識到自己再暖閣中說錯了話,然而君前奏對,並非小兒女間過家家,說過的話都可以一笑置之。周皇后就算僅僅是半君,說出去的話也一如覆水難收。

他在回過味來以後,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兩個大嘴巴,怎麼一涉及到李信的事,他就頭腦發昏呢?然而,到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他只能在後悔與自責中寫致仕表文了。

按照當時的慣例,有過錯的官員自己提出來辭職,朝廷還會給予他一定的禮遇和顏面。如果賴在官位上不捨得下去,面對朝臣們群起而攻之,其下場可想而知。

李侍問幾乎是含著一腔老淚哆哆嗦嗦的寫完了致仕表文。一想到傾其一生深耕官場,居然只落得這個下場,他再夜忍不住老淚縱橫。

但世界就是這麼殘酷,有人官場得意,有人就必然官場失意。當官的既然享受到了為官時的權勢和風光,也必然要承受權力鬥爭落敗後帶來的苦果。

如此,李侍問便成為了繼周延儒與範復粹之後第三個被趕出了內閣的老臣。

內閣的形勢讓李信的親信們大感精神振奮,多年來被這幫老傢伙壓制的元氣終於一次都發洩了出來。

周延儒還好點,這位首輔上臺以後,公然與鎮虜侯和三衛軍為敵的次數不多,最解恨的是範復粹與李侍問灰頭土臉的下臺。

李侍問與李信的過節大家都眾所周知,而今這個老傢伙被趕出了朝堂,放眼內閣之中,能夠與鎮虜侯為敵的人已經一個都沒有了。

天子未病倒之時在位的宰輔如今已經只剩下了劉宇亮一人,而劉宇亮曾與李信的關係不錯,並且在重新入閣之後,一直保持低調,對朝局向來不發一言。

另外,還有楊嗣昌雖然也為內閣大學士,但他先有不臣之心,拒絕率軍北上勤王,已經失去了周皇后的信任,也難以對朝局施加影響力。

現在內閣中比較活躍的就只有剛剛年及而立的狀元魏藻徳,不過卻因為年資淺薄毫無根基,甚至連李信都多有不如。還有一把鬍子的禮部尚書蔣德璟,此人是三朝老臣,只可惜心思卻與名聲大不相符,一直與魏藻徳站在同一陣線上,彈劾周延儒、範復粹與李侍問時,兩個人均同聲同氣。

以前還有個洪承疇,在朱由檢未病倒時就已經下令將其鎖拿入獄。是以,在李侍問辭相後,內閣中就只剩下了四位輔臣,分別是劉宇亮、李信、蔣德璟與魏藻徳。

李信的一干親信忽然發現,鎮虜侯於內閣中的地位竟一夜之間變得舉足輕重了,發言權與從前相比也不可再同日而語。

出於對文官排斥的本能,他們對蔣德璟和魏藻徳也持著深深的防備態度,甚至有人提議將劉宇亮拉攏過來,將這上竄下跳的一老一少也趕出內閣,到時諾大的內閣就剩下兩個人,鎮虜侯說話豈非一言九鼎了?

李信卻將部下們一通呵斥,眼看著大戰在即,兩日後就是決戰的日子,還有心思搞朝堂爭鬥?

不過,事情就在次日一早發生了逆轉,魏藻徳與蔣德璟再次聯名向周皇后上書,提出人無頭不行,內閣沒有首輔亦寸步難進,因此諫言,以李信為內閣首輔,總覽國事。

此議一出,立時朝野上下盡皆譁然。皇明自立國以來,內閣首輔還沒有不是進士出身的,讓一介馬賊出身的李信進入內閣已經是破天荒,現在居然還要讓他做內閣首輔,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