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思想如果被灌輸下去的話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問題啊,這個幼兒他就是一張白紙,就像一個奶奶對於一個孫子灌輸一個這樣的宗教,這裡面的一些宗教言論,還有一些其中的禁忌之處啊。
我覺得其實如果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算是一個違法的情況,,你在法律了界定上是這樣說的,允許任何人信教也允許任何人不信教,就是說一個人他是有信教的權利和不信教的權利,這個教必須是一個積極向上的。
好了在談到這一點的情況之下我們接著談論下一點的問題。
下一個問題是什麼就是這個幼兒他其實他沒有選擇的權利,如果說真的愛法律的界定的話,你怎麼也得等到人家有了自我意識之後這個奶奶呀和爸爸呀才會問一下這個兒子或者是這個女兒。
問一下你願意信這個教嗎?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就跟你說如果你不願意的話那就算了吧。
我覺得這個情況幾乎就是沒有,也就是說只要是這種狂熱的信徒他一定會覺得這個是對的這個是好的,我一定要把這個好的東西傳送給我的後代。
於是乎從剛開始的時候人家就沒有選擇的權利,而且這就是一個盲區啊,真的要以這個來界定這個法律的問題嗎?實在是太複雜了,為了這個一定會進行一個昇華和改進。
但是我覺得這些幼兒他們是有些不太幸運的,他們不太幸運的地方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特別的選擇權利,他們從小就要以一張白紙的身份,來被迫的接受這樣的一個情況。
等到了接受這個事情之後他認為他們的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他認為他們的這個世界就是他們的爸爸或者是他們的爺爺奶奶所說的這個樣子。
但是有一點,他們還是要生活在這個世界當中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柴米油鹽和衣食住行都是要和這個世界息息相關,他們所信仰的這個東西並不能夠為他們帶來這些東西他們還是要工作。
這些人就算是因為狂熱,所以才對這個年輕的或者是不懂事的幼兒做出一個這樣的事情,這個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東西是好的所以我要將這個好的東西傳送給我的後代。
那麼相對來說其他的一些好的東西也會傳送給他們的後代,但是這個好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與他們的信仰要有所衝突。
就舉一個最簡單最簡單的例子來說上學,上學這件事情對所有的年輕人都是有巨大的好處的,但是上學裡面的一些理論與他們的這些生活會發生一些巨大巨大的矛盾。
根本不需要多說,而一個剛剛上學的小孩子能不能夠接受一個這樣巨大的變化我認為是一件很具有挑戰性的東西。
也並非全都是一個壞事,可能會鍛鍊一些孩子的心理,但是我認為就這個事情而言,大部分的情況之下還是接受不了。
我就在一個文章上見過一個這樣的真實案例。
就是一個孩子他從小就是一個信仰家庭,他爺爺奶奶從他開始認字的時候就給他灌輸,我覺得好像是從開始說話的時候或者是有意識的時候。
到了幼兒園的時候他開始向別人灌輸這個概念,又是這個小孩像別的小孩灌輸一個這樣的概念,那麼這樣就不行了,因為有一個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不允許在任何公共場合傳教。
只要是發現了這個情況打電話一打一個準。所以說這個情況幼兒園一定是會管的。
於是乎家人就對這個小孩子說你不能在幼兒園說這些東西,但是這個家人灌輸了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不是這個東西我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和別人說這件東西呢,你也是為了別人好,那麼你在這個世界上就做了一個巨大的善事。
於是乎這種狂熱就出現了,於是乎就開始灌輸一個別的概念。
但是這個時候就產生了一個小小的衝突,原先的時候你說向別人說,但是你現在要告訴我不像別人說,我究竟該怎麼辦,相信什麼對於一個小孩他是沒有什麼太好的判斷力。
首先現在就是第一個矛盾。
第2個矛盾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會比第1個矛盾更加更加的劇烈。
如果是上學的話肯定不能光上幼兒園,只要涉及到高中的話,甚至說到了初中這個事情,其實唯物主義就有一定的雛形了。
雖然說當時我們不太清楚這件事情,因為我對這件事情說實話也是確實不太清楚的,但是我現在透過讀了一些大學的書之後我就發現原先初中和高中學的東西確實有一部分唯物主義的思想。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感受不到,就是我們本來就是接受了一個這樣理論的人可能感受不到這種矛盾之處。但是對於他們這種其他的一個深刻的思想一旦和這個思想碰撞在一起的話,那麼這個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的微妙。
我們都知道老師在我們的心中是有一個非常大的位置,尤其是我們認為老師說的話都是對的,他老師並不是說的所有的話都是對的只是對於課本上的事情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是對的。
我們對老師的信任和這個時候我們對父母的信任,說的是這個小孩,這個小孩自己發表了一個文章其實我看的很有意思,就是他從小接受的這種矛盾的慢慢的昇華。
看這個文章的時候我是真的很認真的去看了一下去分析了一下這個矛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