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算是有緣人?”
劉渾急切地問道。
“這個,小人亦是不知。”
掌櫃搖頭。
“這是何道理?放在這裡,卻又不說如何得到……”
劉渾大是不滿。
“馮郎君留下話來,紫電青霜,還有這柄馬槊,乃是世間珍品,若是與之無緣,便是萬兩黃金,亦是不賣(假話)。若是與之有緣,分文不取,亦可贈送(附帶條件的真話)。”
話說得玄乎,但這些遊俠兒,還偏偏就吃這一套。
他們沒進門就看到那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剛進門又閱得《俠客行》。
平常又是以義氣為先,如今聽到這話,當真覺得馮郎君當真是自己的同道中人,而且還是那種視錢財如糞土,對義氣相投者能萬金相贈的豪俠。
若是這其中有人還聽了《忠義無雙》的評書,熱血沸騰者,只怕就恨不得刎頸相隨。
刎頸,就是抹脖子。
不要小看兩漢的遊俠對義氣的重視,“存亡死生,不愛其軀”的說法,並無誇大之意。
漢武帝時,有豪俠郭解,名重一時,那些遊俠兒,不但願意為他殺人並主動擔下責任,還不想讓他知道。
在他被官府追捕時,幫助他藏匿的人,在面對官府的詢問時,為了避免他的蹤跡洩露,甚至會當場自殺。
如今天下大亂幾十載,世間遊俠,已漸失蹤跡,再不復兩漢時遊俠天下遍地走的盛況。
畢竟遊俠再牛逼,也擋不住歷史的滾滾車輪啊!
如今南鄉這些遊俠,雖然數量並不多,令有廖廖十來人,但都是從四方慕名而來。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心中這位馮豪俠,乃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鬼王。
因為消失在礦場裡的遊俠……比留在南鄉里活得好好的遊俠,要多出好幾倍。
能在南鄉活下來的遊俠兒,都是願意遵守南鄉秩序,有改造前途的,換一種說法,那就是已經被忽悠瘸了的,或者即將要被忽悠瘸的。
被忽悠瘸了的遊俠,再加上重義氣的習性,有人願意刎頸相隨,並不算假話。
馮某人的忽悠神功,源遠流長,非是一般人所能抵擋。
從他們看到那傳記的那一刻,就已經是被忽悠的開始。
再到他們不辭辛苦,來到南鄉,聽到說書人的評書,就是初入門檻。
如韓龍師徒二人,從站在“俠客行”門口的那一刻,就已經算是漸入佳境。
此時再聽到掌櫃的轉述馮郎君之言,當下就是神情肅然,“原來如此,看來是某太過於輕浮,汙了馮郎君的情義,失禮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