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懿站在一個小山坡上,看著士卒們不斷地倒上,不斷地補上,傷亡慘重,依舊沒有任何進展,眉頭皺得緊緊的。
這上邽城,不愧是光武皇帝派了數萬人馬攻打幾個月都沒能打下的堅城。
引渭水支流作護城河,如今開春,正是渭水上源融冰之時,河水充足。
再加上後方又有臨渭縣接應,城內守兵根本沒有後顧之憂,自是有堅守之心。
如今攻打了近十日,才填平了護城河,摸到了城牆下,卻已經損了四千多計程車卒。
看著士卒衝了三次,雲梯漸毀,士氣開始低落,吳懿知道,今天只能到此為止了。
鳴金聲起,士卒如潮水般地退了下來。
城上響起了歡呼聲。
不一會兒,漢軍的輔兵空著兩手,不佩兵器,不著冑甲地走過來,開始默默地清理城下的屍體,同時挪走哀嚎不已的傷兵。
城上的守兵無人張弓射箭,只是警惕地看著。
待漢軍輔兵清理完畢,底下還堆了一小堆屍體沒有運走,這是曹軍的倒黴鬼從城上翻下來的。
於是城上開始吊下吊籃,曹軍派了人手下來運回自家同袍的屍體。
從最西邊隴西郡的武襄城,到天水郡的冀城,然後是上邽城,再到南安的臨渭城,皆是旁靠渭水而建。
同一時間,同一條河,類似的情況也在武襄城和冀城上演著。
曹魏的將士依靠城池,對漢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他們都知道,拖得久一日,朝廷的援軍就會近一日的路程,對自己就越有利。
在馮永離開一日後,馬謖也跟著出發,目標是街亭,兩軍首尾相連,蜿若長蛇。
這是馮永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領軍攻伐,越巂那一次,對付奴隸制半奴隸制的夷人,只能算是熱身。
在隴山的另一邊,張郃領著同樣長蛇般的隊伍,在急速前進。
兩支隊伍很可能會在某一個地點上碰撞出巨大的火花。
從冀城北上到隴山上,有一個地方乃是必經之路,那就是隴右的東門戶略陽。
略陽地處平川,土地肥沃,在馬超亂涼州以前,乃是富庶之地。
後來馬超割據隴右,隴右門戶便成為了戰亂之地,夏侯淵數次上隴,皆經過此地,由此,略陽日漸衰落。
到後來,曹操遷漢中之民到洛陽鄴城等地,隴右元氣大傷。
再加上曹魏在隴右又沒有多少兵力,為了防止馬超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所以曹魏便有意識地把隴右阻擋關中方向進軍的部分戰略要地摧毀。
街亭、略陽皆在此列。
略陽城經過近十年的休養,如今的人家仍是不多,甚至連守城的兵卒都沒有。
城中百姓聽聞漢軍前來,皆是戰戰兢兢地出來迎接王師。
趙廣縱馬上前,只見站在略陽殘破城門前的百姓不過一兩百人,大多衣著破爛,其中站在最中間的,亦只不過是稍為乾淨整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