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聞馮郎君《俠客行》一文,既為馮郎君文采所傾倒,又深為敬仰《俠客行》中的朱亥、侯嬴二位俠士。
雖不敢自比,但亦自謂有諾重逾五嶽之心。
馮永看到這個小迷弟的迷戀眼神,心裡就是一抖。
他這個時候才想起來,這個劉渾是張星憶卻不過韓龍的人情,向自己推薦了一個人,乃是去卑之孫,南匈奴右部鐵弗部小王子,自稱光武皇帝后裔。
劉秀裔孫劉進伯官任度遼將軍,在一次平定匈奴叛亂的戰鬥中被俘,被匈奴人軟禁於獨山之下,娶妻生子。
聽劉渾說,劉進伯有一子叫尸利,尸利有一孫,就是自己的大父去卑,這麼算起來,他應該是劉進伯的五代孫。
去卑當年受詔拒擊李傕、郭汜,保漢天子出長安,乃是難得的忠臣。
如今馮永再一看劉渾這模樣,心裡終是信了七八分。
若無忠義之心,哪來這般慷慨而自昂之意?
想到這裡,馮永親自倒了一碗水,遞到劉渾面前,“壯士請飲。”
“謝馮郎君!”
劉渾激動之下,竟不呼“將軍”而呼“郎君”,接過碗,一飲而盡。
馮永看著他喝完,又親手接過來放到案几上,這才問道,“那關城守將是何人?竟這般狂妄?”
“回將軍,那人自稱白馬將軍之後,叫龐會,還百般折辱大漢,說將軍不過是黃口小兒,巧言令色之徒,他又有何懼?”
馮永一聽,心頭一驚,第一個想法就是:他如何知我名號?
然後又想起這幾年漢中與隴右關中暗地裡的易市不斷,若是有心人,聽過自己的傳聞倒也不奇怪。
倒是那個“白馬將軍”的稱號引起了馮永的注意。
“白馬將軍不就是龐德?龐德的後人龐會?”
他面露思索之色,想起這麼一個人,臉色竟是漸漸陰沉了下來。
最後走出帥帳門口,看向那高高的關城,
原來對面就是歷史上把蜀中關家屠戮怠盡以洩私憤的龐德之子龐會?
龐德在戰敗被俘之後,關羽不以其射傷自己而遷怒於龐德,反以理相降。
反觀龐德,不但辱罵關羽,甚至還辱及劉備,按當時的戰爭規則,降則收納,拒則斬首,所以龐德被殺,關羽並無失理之處。
且關羽在遭到龐德的辱罵之後,仍然善待了他的屍首,不失風度。
二者皆是服從於國事,求仁得仁,求義得義,算不得私仇。
但龐會所為,卻是十足的小人行徑,為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