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不是自信,只是不願意輕易認輸罷了。”
雖然劉渾是張星憶舉薦給他的,但他卻是比張星憶更瞭解劉渾。
“此人看起來年紀雖然不大,但可能是出身遊俠的關係,膽氣不缺,最難得的是頗有勇略,又有主見。就是性子有些倔。”
聽到馮永這般評價,張星憶嗔怪地說道,“前面聽起來,還以為你是在夸人,這最後一句,卻又不知你是在夸人還是損人。”
底下兩人已經開始相博,只聽得呼喝有聲,劉渾在挪騰之間,竟沒有一下子被撼山婦撲倒。
“當然是夸人。他這個性子,若是用對了地方,那就叫堅持。
馮永眼中亦是有些讚賞地看著下邊。
關姬在第一場認輸,那是因為她下面兩場她已經挖好坑等著人往下跳,而且那未必不是她的驕敵之計。
後面也證明她的能力。
勝者無可指摘。
但若是劉渾在退無可退的第三場認輸,那性質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敗者百口莫辯。
所以他即便是知道自己勝不了,也要咬牙上場。
這時,關姬走上高臺來,坐到馮永身邊,輕聲道,“阿郎,這一場不如就直接喊停吧?”
馮永知道她的意思,當下就搖了搖頭,“軍中不比外頭。勝就是勝,敗就是敗,不能說為了一團和氣,就互相留個面子。”
“別人我不管,但我所領計程車卒,決不能有這等風氣。”
馮永說到這裡,目光雖是落在場下,聲音卻是有些幽遠。
“只有敢正視自己的不足,即便是自己的敵人,也要努力學習其長處,才能不斷砥礪前行,更進一步。”
“所以這一次,就是打痛他們,讓他們丟丟臉,讓他們清醒過來。”
一支強軍必須有百折不撓的韌性。
天下沒有不打敗仗的軍隊,至少馮永沒想過自己手下這支軍隊能一直打勝仗。
如果他們連這點小挫折都經不起,那自己也沒必要帶著他們繼續向前。
此話一出,張星憶李慕等人還只是覺得馮永做事公平,但關姬和張嶷卻是心頭一震。
北伐一役,其中最為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街亭一戰。
現在大漢境內都流傳著馮君侯領著大軍,在“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許”隴山上來回轉戰,先取隴關,再戰街亭的傳說。
什麼頗有淮陰侯背水一戰的遺風,什麼練兵有方,所屬士卒皆是精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