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管馮永是不是早有謀劃,對大漢丞相來說,影響不大。
他所關心的是,以馮永這等年紀,究竟有沒有經驗應付接下來的事情。
他停下腳步,揮了揮手,讓底下的人都散開,不讓人聽到兩人接下來的談話,這才繼續說道,“如今隴右乾旱已成定局,大漢剛光復隴右,就遇到這等事情,實是太過於湊巧。”
“若要安撫羌胡,首要之物就是糧食。沒有足夠的糧食,羌胡只怕就要行盜賊之事。而大漢剛復隴右,為樹官府威嚴,必然要進軍剿之。”
“不然隴右百姓和豪族就會覺得大漢仍像後漢那般,律法松馳,威刑不肅。一旦百姓對律法沒有敬畏之心,奸邪之念就會升起。”
“然如今北伐已經是耗費了漢中府庫的大部存糧,剩下的能勉強安撫隴右百姓就已經是萬幸,你若領羌胡之事,當如何做?”
馮永聽到這番話,當場就是一怔:“丞相的意思是,朝廷沒有多餘的糧食救濟那些羌胡,我得自己想辦法?”
隴右羌胡辣麼多,我到哪尋得那麼多糧食?這麼一個職位,你咋不把價格提到天上去?開那麼大口,也不考慮我能不能買得起?
馮永腹謗著,瞄了一眼大漢丞相,心道:你這是在逼我寫一部《季漢的名義》啊,丞相!
“我本欲設護羌校尉一職,持節領護西羌,專掌西羌之事。對羌胡若能安撫,則安撫之,若是羌胡叛亂,則擊破之。”
諸葛亮轉過身來,正色道,“此職職權甚重,目前雖是隻管隴右羌胡,但日後收復涼州,甚至關中,此二地的羌胡亦皆在其管轄之內。”
“護羌校尉,不但要調理羌胡各個部族之間的糾紛,更重要的是,要防止羌胡與曹魏通氣相聯,乃至羈縻曹魏境內的羌胡為大漢所用。”
“吾縱觀大漢境內,確實唯有你最適合。在大漢初復隴右,又恰逢隴右乾旱的時候,若你能安撫好羌胡,不讓他們生事。”
“那麼朝野誰還會說你不合適居此要職?我就是把西羌之事付之於你,又有何妨?”
正在考慮準備《季漢的名義》怎麼寫的馮郎君一聽,頓時就是一個激靈:隴右、涼州、關中的羌胡都歸我管?
單單從羌胡方面來說,這比大漢的幾個都督權利大多了!
再加上羌胡的社會地位低下,真要當了護羌校尉,那豈不是羌胡的太上皇?
到時候哪個部落敢不聽老子的話,族之!
啊,不是,是領王師討不臣,順便再牽幾頭牛羊回來打牙祭……
想到這裡,馮永只覺得渾身燥熱無比,脫口而出地問道,“丞相,此話當真?”
“國之大事,我怎麼會與你開玩笑?”
諸葛亮看到馮永這個模樣,眼中閃過令人捉摸不透的意味,臉上卻是微微一笑。
馮永眼珠子轉了轉,問道,“只要我能安撫好羌胡就行?”
“是今年人安撫好隴右羌胡。”諸葛亮咬著重音道。“今年隴右大亂初定,所以護羌校尉的主要職責是安撫羌胡。”
說到這裡,諸葛亮豈會不明白馮永那點小心思,“莫要想著鑽什麼空子!你也說了,要仿越巂舊例,那從明年起,隴右羌胡就要編入戶籍。”
“到了後年,每年要按戶籍數量,為朝廷上交定額的牛羊馬匹,羊毛,還有糧食,才算過關。待光復了涼州、關中,視情況而增加定額。”
馮永問道,“定額也是按越巂的規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