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官府讓民間養官馬,而且還是母馬,約定三年後歸還,在這三年裡,母馬生下的小馬就屬於你所有。
如果你養上十匹官府的母馬,那麼歸還的時候就要多還一匹,就當是利息。
再後來,發展到官府需要用馬時,直接拿錢向民間贖買合格的戰馬或者運輸用的馱馬。
這個政策一直延續到後漢天下大亂時。
感謝大漢諸位先帝的先見之明,這種政策的實施,造成了大漢民間養馬之風一直很是盛行。
雖說僅憑隴右之地,大漢的騎軍與曹魏的騎軍還是相差甚遠。
但架不住大漢有個人形掛。
先是保證了大漢的糧食產量,後又改善了大漢的財政收入。
最後居然還對胡人有特殊的魅力光環,降智光環等諸多buff。
再加上對騎兵顛覆性的改進,光是馬掌,就可以減少至少一大半的戰馬損失。
孝武皇帝幾場大戰下來,就一口氣消耗光了三代人積累下來的數十萬戰馬,損耗之巨,令觸目驚心。
這裡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戰馬馬蹄因為沒有保護,導致戰馬在頻繁和劇烈的戰爭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損壞了馬蹄。
一匹上好的戰馬,因為馬蹄過早地損壞,在最黃金的年齡裡,不得不退出了戰場,這是最令人痛惜的。
至於改進了馬鞍,加了雙邊馬蹬,更是讓騎兵的戰鬥力提高至少兩到三倍。
數量不足,就讓質量來彌補,沒什麼不對。
糧食的保證,財政的支撐,胡人的跟隨,再加上技術的改進等。
這些條件,只要缺少一樣,大漢都沒有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組建一支精銳騎兵。
所以現在大漢的騎兵組建已經到了最後一步,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張星憶依偎在馮永懷裡,聽他細細講述這些東西。
這是她第一次聽到他對隴右軍政的設想和規劃。
越是聽越是心驚,同時心臟在劇烈跳動的同時,一股雀躍的喜悅又止不住地滲出來。
驚的是這個人的深謀遠慮,這鬼王和小文和的名號,當真是沒冤枉他。
喜的是,他竟是盡心竭慮地為大漢謀劃。
若是把他的這些心思說與阿姊(皇后)聽,阿姊肯定會更看重他,到時候自己與他之間,是不是就會少一些阻礙?
想到這個人胸中的韜略少人能及,算得上世人嘴裡那等英雄人物,可偏偏在後院裡,對女兒家又是這般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