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羌校尉府所屬軍營裡,設有一個護羌校尉府參謀部專用的房間。
裡頭早就掛好了巨幅地圖,桌上還擺著隴右的巨型地形沙盤。
趙雲步入這個參謀室時,裡頭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原隴西參軍公孫徵,現任護羌校尉府新設部曹參謀部的參謀長。
一個是南鄉學堂的優秀畢業生張遠,跟隨山長北伐期間被提拔為護羌校尉府參謀,如今是公孫徵的助手。
兩人看到趙雲魏延馮永三人進來,齊齊行了一禮,然後退了出去。
去年下半年,隴右全力在抗旱和鎮撫各郡,今年剛一開春又是出兵隴西,一直沒能集中精力去偵察西邊。
現在對於榆中和金城這兩座釘在河水東岸的城池,基本也就是一些傳聞,或者他人的一些描繪。
詳細的地形情報,現在還沒能掌握清楚。
在地圖和沙盤上,這兩城只有個大概形狀。
趙雲站到沙盤前,在馮永的指點下,找到了兩城的位置,沉吟了一下。
然後這才開口道:“雖然我們此次是兵分兩路,但老夫覺得,兩路不可平分兵力,須要有所側重。”
他用竹鞭點了點兩城,“最好是一方主攻,一方吸引曹賊注意,不讓兩城相互支援。”
聽到這裡,魏延眼神沉了沉。
趙雲看向馮永,“有了你的工程營,就可以快速攻下一城,然後再兩軍匯合,同心協力共取第二城。”
“越快取下此二城,隴右的壓力就越小,曹賊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取下,那就最好不過。”
馮永迎著趙雲的目光。
老將軍的眼中,不但帶著殷切,同時話語中似乎還別有意味。
馮永拿起另一根竹鞭,指著狄道說道,“自隴右入涼州,經榆中這條路乃是大道。”
“而經狄道過金城,這一條路雖說可以順著洮水走一段路,但後半段多是山路,大軍不好走。”
“再加上金城素有固若金湯之稱,最好是兩軍合力並取。所以我覺得,走狄道最好是牽制,走榆中則是主攻。”
趙雲點頭,看向魏延,“魏將軍覺得如何?”
魏延眼睛只顧盯著沙盤,悶聲問了一句:“誰走狄道?誰取榆中?”
趙雲看了一眼馮永。
馮永淡然道,“自是我走狄道,那裡我熟。”
隴西李家想必應該清楚怎麼從狄道去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