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大部分檔案,關將軍抽出最後一份,隨手翻了翻,想要看看參謀部對搶渡之後的推演,能不能有點參考性。
趙廣躲在角落不敢吭氣,帥帳裡就只剩下關將軍翻閱檔案嘩嘩的聲音。
過了好一會,關將軍隨手把檔案丟回箱子,低頭繼續看沙盤,突然開口問了一句:
“你們說,如果司馬懿在明知關中必失的情況下,他會如何做?”
沒有人能回答。
因為這個問題,關係到三州之地的得失,數十萬大軍存亡,乃至漢魏兩國的戰略力量對比。
別說是帳內的其他人,就是關將軍自己,也顯得有些力有未逮。
不過……
此時的關將軍顯然不是一個人。
她的身後,是整個涼州刺史府。
她似乎早料到沒人能答上這個問題,所以自顧自地繼續說下去:
“上策當以儲存實力為先,以圖後計;中策是滯留關中,倚靠險地,以拖待變;下策,則是與大漢一決死戰。”
眼下的局勢已經很明顯了。
丟了河西的渡口,司馬懿已經註定徹底保不住關中。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他似乎仍然沒有退出關中的跡象——要不然,橋山上的魏賊就不會出現在粟邑,而是直接退守長安。
二十萬大軍,不走沒有受到威脅的武關,而是走隨時處於對手威脅之下的潼關,除非魏國大司馬是真的被阿郎策反了。
所謂存地失人,人地兩失。
道理很淺顯,但不是誰都有做出這種決斷的氣魄,更何況司馬懿身後的曹叡,也未必讓他就這麼白白退出關中。
故依此推演下來,司馬懿極有可能就是採取中策:尋一險要之處,以拖待變,伺機扭轉戰局。
關姬的目光落在沙盤上,她招了招手:
“二郎,你且過來。”
趙廣聞言,頓時就是一個哆嗦:
“將軍,我剛才什麼也沒說啊!”
此言頓時讓關將軍再次捏緊了長鞭。
看到阿姊臉色不對,從小被毒打到大的趙二郎頭皮一緊,立刻閉嘴不語,乖乖上前。
哪知關將軍卻不是打他,而是拿起沙盤旁邊的小藍旗:“站對面去。”
“哦,是沙盤推演啊,這個可以這個可以!”
打不成仗,拿沙盤推演一番,也算是解解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