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蜀漢之莊稼漢> 第1068章 初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68章 初定 (2 / 6)

聽到這個話,馮君侯只能開口道:

“河東之地,我倒是有個人選。”

“君侯請講。”

“徵西將軍姜伯約,敏於軍事,一直深受丞相所重,讓他領兵駐守河東,當是無礙。”

費禕聽了,點了點頭:

“姜伯約之名,吾亦有所耳聞。聽說這一次關中之戰,他不但領兵斷後,迷惑住了賊人。”

“後面還能破橋山領軍直衝長安城下,前些日子又殲賊兩萬,確實不凡。”

這算是贊同馮君侯的舉薦。

“那幷州之地,不知君侯又有何人選?”

馮君侯搖了搖頭:

“幷州之地,看似易守,實則卻是事關關中穩定,最是緊要,故吾一時間,也沒有太過合適的人選。”

“哦?”費禕對軍事遠不如馮君侯,聽到這個話,便謙虛地問道,“不知君侯此言何解?”

“曹賊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棄幷州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使各置一縣領其民,合以為新興郡。”

也就是曹操放棄了九原故地四郡,把這四郡的百姓遷入雁門塞,從太原郡劃出一部分地方,成立新興郡,安置這些百姓。

雲中、定襄、五原、朔方這四郡,看似孤懸北境,實質上卻是關中頭頂上的冠帽,屏護關中。

如何用九原故地作為關中的屏障,從秦到前後二漢,歷代皆是費盡了心思。

秦始皇讓蒙恬修直道,築長城,驅匈奴,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保證關中的安定。

秦直道直通九原,就是為了能快速運兵運糧,支援北地。

到了前漢,同樣是繼承了秦的這一做法。

但這個做法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由關中乃京師之地,隨著社會的穩定,人口的增多,到了前漢中後期,關中的糧食就會越發地緊張。

再加上還要供應北方的軍隊,更是給關中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到了後漢定都洛陽,九原故地被劃給了幷州,其實就是讓幷州的西河郡與九原故地連成一片。

這樣的話,可以更好地整合河套地區的防務。

同時從洛陽又可以得到關東的物資支援,再從洛陽輸送到幷州。

再加上九原又是由南匈奴負擔了一半的防務,所以負擔就大大地減輕了。(見文後書評裡的圖)

而曹操為了圖省事,放棄了九原故地,撤走了全部的百姓和軍隊官吏,就相當於撤去了關中數百年以來的北方屏障。

只要能進入九原故地,就可以從像數百年的匈奴那樣,順著秦直道南下,翻過橋山,就能直達關中。

或者像馮君侯那樣,趁著敵人的意想不到,鐵騎連破幷州各個山口關卡,南下直衝大河岸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